3.8.2 主要活动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传播学会致力于携手海内外传播学学者以及对传播学研究有兴趣的团体和个人,以推进中国传播学发展、回应社会实践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传播交流的健康发展为己任,努力担负起继往开来的学术拓展使命,适应当今中国传播学研究蓬勃发展的趋势,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发展与共同学术理想的实现作出贡献。中国传播学会的成立更好地整合了国内学术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国内科研力量创造了交流和发展的新平台。
中国传播学会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和主办了2007中国传播学高端学术研讨会“传播学研究在中国:反思与展望”、“世界华人传播学学术研讨会:西部与全球化”、中国首届文明论坛、第十届中国传播学大会、第十一届中国传播学大会以及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特别支持和参与组织了“2007奥运与体育新闻传播史研讨会”、中国第二届文明论坛、中国首届人际传播论坛、中国首届组织传播论坛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2014年10月27日,中国传播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大会以“传播与变革:新媒体,现代化”为主题,来自全国新闻传播研究机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以及媒体单位的近200人参加会议并进行研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高翔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天晓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大会设5个分论坛,分别是“新媒体与传播”“传播与社会”“传播与文化”“中国人际传播论坛”和“新闻传播思想史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传播学会会长唐绪军在大会总结致辞中提出本次传播学大会的风格特色:
第一,百人论道,形散神聚。传播学已经在中国落地30余年,传播学者队伍越来越壮大,研究视角愈来愈开阔,方法范式更加与国际接轨。参会学术主题范围广泛,既有传统的传播学理论、方法议题,也有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学之变化发展议题。但无论是不同的议题,还是不同的论坛,无不围绕着“传播与变革:新媒体,现代化”的主题展开,无不折射出对新语境下传播学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推举佳作,撷取精华。随着传播学科的日益成熟,学术成果也越来越多,数量的增长当然代表了学科的欣欣向上之势,但质量的提升也是学科地位及影响力的关键。本次传播学大会宣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持的“第二届(201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结果。《“解放”与“翻身”:政治话语的传播与观念的形成》等10篇学术论文和《叙述的陷阱——以复旦大学学生中毒案的两篇报道为例》等5篇业务论文当选。这是从中国大陆地区53种核心期刊中的8700多篇学术论文中遴选出来的。
第三,探索机制,达成共识。传播学的发展不仅需要诸多专家学者的个人努力,通过学会的努力推动中国传播学的整体发展更加重要。中国传播学会成立8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播学科的建构发展,不断探索通过大会、论坛、学术专业委员会等推进学科发展的机制,努力和全国传播学界同仁达成共识。正如李东东在大会致辞时所说,“中国传播学会已经成为联系全国新闻与传播研究院所、教学单位、各类传媒机构及其专家学者的纽带,是开展新闻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