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军事新闻传播教育主要成绩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军事新闻传播学教育取得一系列丰硕成绩。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锻造了一支过硬的教员队伍;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新闻学子;推出了特色鲜明的系列教学、科研成果;形成了军味浓郁的办学氛围和育人模式。
1.锻造了一支过硬的教员队伍
从创系开始,新闻系教员队伍建设走五湖四海之路。有从其他单位选调来的,有地方大学科班出身的,有从军事新闻媒体转岗过来的,也有新闻系自己培养的硕士、博士。30多年来,曾经战斗在军事新闻教育界的同志,有几位已经离开我们,也有不少教员达到最高服役年限,退出现役。也有一些教员转业到地方高校、政府部门任职。也有一些调到其他相关单位,如军事院校或部队出版社、报社。教员队伍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经过30年的发展,军事新闻传播系逐渐拥有了一支军事素质较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员队伍。新闻系现有干部、教员50多人,其中专职教员40多名;有教授8名、副教授11名,高级职称比例约为48%;教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4名,硕博比例约为85%。先后共有8人次获得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或银奖,1人荣获军队专业技术一类岗位津贴。有多名教员加入全国性新闻传播学术团体,1人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2位教授为全军外宣常备专家。2位年青教员通过选拔,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观察任务。大多教员有部队任职、代职经历,不少教员参与过各种部队演练,担任新闻舆论管控指导。
2.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新闻学子
作为全军唯一的新闻教育专业系,经过三十多年历代新闻教育工作者的默默耕耘,广大军事新闻学子的奋力拼搏,结出了累累硕果。从军事新闻传播系走出去的新闻人活跃在全国军事新闻领域。全军新闻单位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编辑记者是军事新闻传播系的毕业生。他们当中有15人担任社长、总编等职务。军队媒体每天刊播的新闻稿件,都有他们的作品,军队每次重大活动报道行动都有他们的身影,全国、全军每届新闻奖评奖,都能找到他们的名字。从“军事记者摇篮”走出来的三千桃李中,已走出9位共和国将军,先后有陈德春、贾永、杜树人、朱金平4人获得“长江韬奋奖”,40多人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先后有数百人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等全军性、军区级、省级新闻奖项。在读学员每年都有数人次在全国或全军新闻传播专业性的各类比赛中获奖。
3.推出了特色鲜明的系列教学科研成果
1)军事新闻传播学教材渐成系列
1987年1月,时任新闻系主任郑旷主编了一本由20所大学新闻系教师联合编写的教材《当代新闻学》。参加编写的20所院校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政治学院、华中工学院、兰州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四川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安徽大学等。《当代新闻学》以新闻信息、新闻传播事业、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新闻伦理为基本框架,吸取国内外新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与新闻学相关的哲学、信息科学、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学、宣传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丰富多彩。时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温济泽在序中评价该书“在过去对新闻学研究的基础上,就当前新闻工作和新闻改革中的新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其中有些是很有见地的”。教材博采各家所长,大胆改革创新,努力做到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是一本很有特色和影响的新闻学理论教材。
到90年代初,教员们在日常教学中逐渐积累了一些讲义和教学资料,但是成体系的军事新闻教材仍然没有。1991年,时任新闻系主任的卢志超和顾勇华、刘亚、蔡惠福等一起研究,酝酿编写一套军事新闻学教材。到1995年,这套教材基本出齐。十本教材包括:《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教程》、《军事新闻采访》、《新程序消息写作学》、《通讯写作教程》、《新闻评论学与习》、《新闻摄影学》、《广播电视教程》、《军队报纸编辑工作》、《军队新闻工作》。
此外,新闻系还策划出版了十多本《军事新闻传播教学丛书》以及《军事新闻传播研究丛书》,分别被解放军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列为重点图书。
2)知名军事记者研讨活动卓有成效
从2000年开始,新闻系有计划地举办了一系列著名军事新闻记者作品研讨会。江永红、高艾苏、贾永、李文朝、江宛柳、孙晓青等知名记者先后成为研讨的对象。举办系列研讨会可以创造一个军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平台,吸引军内外更多人关注、总结军事新闻宣传实践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推动和促进军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深入。著名军事新闻记者研究从个案分析入手,通过对微观现象、具体经验的解剖与总结,可以把握新时期军事新闻业务改革的发展和趋势,改进军事新闻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新闻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宣传新时期军队知名记者。历次研讨会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地方高校知名学者以及军队新闻单位都派出代表参加研讨。会后均出版了研讨会论文集。
3)军事新闻传播研究成果丰硕
随着军事新闻实践的发展,军队新闻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在军队新闻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探讨、研究,要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和回答。没有切实的新闻理论研究,军队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就难以得到思想理论上的引导和支持,就会延缓军事新闻事业前进的步伐。从1997年开始,新闻系每年联合一家军区、军兵种报社出版一辑《军事新闻论坛》。先后与人民前线报社、前卫报社、人民海军报社、战士报社、火箭兵报社、战旗报社合编《军事新闻论坛》6辑。
建系以来,新闻系教员承担了100多项军事特色鲜明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包括:军事新闻学研究、军事传播学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史研究、大众传媒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基于信息共享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建构与服务内容研究、加强我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现代传播体系中的涉军信息及其传播机制研究、借助新媒体传播实施国防舆论动员研究,等等。这些课题大多如期结项,有些出版成为专著或教材,反哺军事新闻传播教育。
除了偏向学术的基础研究之外,军事新闻传播系还向军委总部提供决策咨询、专题调研报告和网络舆情评估等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军委总部决策和军队建设改革。刘轶副教授主持编撰《中国军事舆情年度报告》,综述各年度的涉军舆情基本情况,并选取10个左右涉军舆情事件进行深度分析,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魏超、肖飞等教员受国防部委托,向总部报送国防部新闻发布会效果评估月报和季报。此外,还与总部机关保持横向协作,完成专项涉军舆论引导任务。
4)形成了“军味”浓郁的教学成果和育人模式
30多年来,军事新闻传播学教育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上发展较快。推出了一批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成果。有一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探索构建“教、学、研、训”四环联动媒介素养情境教学模式》获得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奖。《你也可能是“新闻发言人”》获全国第十六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精品开放课程一等奖。
在教育管理和育人模式上,军事新闻教育与地方大学有比较大的差异。“博士、硕士、学士,首先是战士”。军队院校是学府,首先是军营。在校的是学员,首先是军人。新闻教研室成立之初实行的是教管分离的管理模式,教研室只管教学,不管学员队。后来转变为教管合一,学员队划归新闻系管理。学员的日常管理也就归属于学员队。学员队一般配备2~3名干部,负责思想教育、军事训练、日常管理。相对于地方大学,军事院校管理制度严格。因此,遵守纪律、体能训练、军事训练、政治素养养成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当然,在专业学习上,鼓励打牢基础、大胆创新、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经过军事新闻传播学专业培育的学员,既具备军人的理想信念、身心素质,也具备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素质,适合部队新闻宣传岗位任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