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院校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探索与改革
1.本科教学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变革
兵团新闻传播学科在教学内容上覆盖新闻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学科成立之初,即确立以面向社会、以新疆兵团地区媒介发展需求为关键,有针对性地培养理论功底过硬、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尤其是新疆及兵团地区新闻媒体发展变化的新闻人才为学科发展目标。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实践,本学科点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同时立足地域优势,结合生源及就业特点,以及新疆及兵团媒介发展需要,在为社会输送优良人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兵团新闻事业研究、新疆传媒研究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现有新疆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及新媒体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两个研究团队,12名在职教师,其中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围绕着研究团队建设,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提升青年教师学历,依托对口支援高校的支持,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有5位教师分别在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攻读博士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另一方面是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课题申报、研究论文发表、专著出版等管理和政策支持,提高团队中青年学术研究水平。近五年来,新疆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团队已获得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项,在相关学术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新媒体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团队获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项,在相关学术领域发表论文近10篇。初步建立起以教授、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平均年龄不足40岁,职称结构相对均衡,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术团队及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塔里木大学传媒系现有广播电视学、学前教育、艺术设计3个本科专业和广告设计与制作1个专科专业,合计23个班,770名学生。学生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塔里木大学传媒系教师现有教师26人,87%以上具有硕士学历,1名副教授,21名讲师,4名助教。其中,新闻与传播学现有11名专业教师,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10人。他们坚持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以科研带动师资队伍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提高育人水平。
石河子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自学科成立始,培养理论与专业技能都过硬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为兵团新闻事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成为了学科发展重点。
兵团新闻传播专业主要培养广播电视新闻的采写、编辑人员以及纸媒、新媒体传播业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接受系统的新闻理论教育和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辑以及节目策划与编导、摄影摄像、影视制作等业务技能训练,使其成为具有较高新闻业务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传媒人才。毕业生能从事新闻采写、拍摄、编辑等工作,从事广电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工作,从事广告、影视作品的编导、制作工作。
兵团新闻教育在加强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将优秀媒体人请进课堂,聘请中国新闻奖获得者为客座教授,并承担教学任务;同时为使学校教育与业界需求顺利对接,学科点同兵团各级电视台、晨报等媒体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将其作为课外实践定点实习单位。
2.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根据专业情况,石河子大学及塔里木大学在本科实践教学中,均系统地组织开展了校园相关的技能大赛,包括DV制作大赛、微电影比赛、配音大赛、纪实摄影比赛、绘画书法比赛、服饰设计大赛等活动。学生立足专业,发挥特长,得到了全面系统的专业实践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根据近年来新闻实务的需要,以及专业的特点,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实训学时,将实践课程(电视摄像、新闻摄影等)适度前置。设置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程,比如“新媒体工作坊”、“专业技能小学期”等。
在实践操作层面,除通过进修访学、考硕读博等途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外,还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达到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的目的。解决教师专业实践经验匮乏问题也受到重视,现有教师多是科班出身,没有在媒体工作的经验,对于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新闻专业来说,是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虽然可以通过聘请媒体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弥补不足,但兵团不具备地域优势,想聘请到既有丰富新闻实践经验,又有较强教学能力的新闻工作者来校授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方法也难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与严谨性。如今尝试在完成正常教学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去师级以上媒体蹲点,集中参与各项新闻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3.课程改革
为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冲击,同时加强学生媒体业务实践能力,2013年,学科点充分利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契机,打破以传统媒体素质培养为主的培养模式,设立媒体工作坊和集中实践环节,培养学生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加强学生综合媒介实践和理论水平,课程设置上加大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力度,增设包括新媒体、新疆传媒、舆情分析监测等特色项目的专业能力拓展模块。2006年和2009年,石河子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学科点为适应人才需求,两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逐渐加大对实践能力培养,扩大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同时将本学科采写核心课程采用综合化设置,将采写类核心课程群,整合在“采访与写作”这一大模块课程体系下,再化整为零,分别开设包括采访、写作、评论、专题报道的“采访与写作(一)”到“采访与写作(四)”的子课程,打破各分类课程间壁垒,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各分类课程的梯度化设置的合理性,设置适宜本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的采写课程体系化建设培养方案,同时加大摄影摄像等课程实践力度,培养学生专业实际运用能力等,这些专业课程建设构想受到了学校的肯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得校优秀奖。
4.培养特色
石河子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点自2006年至今,已经有520余名毕业生,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主要就业方向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新闻媒体机构为主,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各省级电视台等就业,同时也有部分毕业生到企业和事业机构从事文化宣传等工作。本学科点毕业生的就业地点以新疆及各生产建设兵团为主,成为新疆尤其是兵团地区新闻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塔里木大学传媒系已毕业学生700余人,他们绝大部分在新疆从事新闻传播、党政宣传、企业宣传等工作。部分就职于疆内和疆外的毕业生已经在成为所在媒体的骨干力量,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新华社、凤凰卫视、浙江卫视、中国改革报、湖南卫视等知名媒体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