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学科建设

4.4.9 学科建设

学院长期以来重视学科建设。2002年以学院为主体的联合攻关项目“现代传媒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被列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这标志学院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行列,该项目在2006年的项目总结验收中获得了专家组的较高评价。2003年学院一举获得传播学博士点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新闻学科则通过了省级重点学科的评审。2004年“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创新基地”被列为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总建设经费2400万元。学院2001年创办的《新闻与传播评论》和2003年创办的《中国媒体发展年度报告》两份学术性刊物,在学界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01年以来学院以本科教学“创优迎评”为契机,以“三创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4年学院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2004年、2005年,学院学生连续夺得“中国大学生广告电视辩论赛”冠军,由学院举办的“新闻先生、新闻小姐大赛”和“谁将主持2008北京奥运”等活动在武汉地区高校中影响广泛。2006年10月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检查中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在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结合学制调整和培养机制改革,积极拓展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学院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先后两次修订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使之趋于合理、科学和规范,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学术素养明显提高,2003年以来学院研究生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连续多年居全校文科学院和国内同类院校的前列;以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为主体创办的“珞珈新闻与传播论坛”已成为武汉大学十大学生学术品牌之一;2004年10月学院成功承办了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新闻传播学分论坛”。

2004年12月,学院媒体发展研究中心获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由学院单独组织申报的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也获准成为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新闻学科被湖北省评为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2006年12月“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教育部评审,成为全国第一家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教学实验设施齐备,拥有先进的专业演播厅、多媒体报刊编辑实验室、广播电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室、摄影实验室等,总面积1090平方米,实验设备400多台(套),设备总资产达1000多万元。院图书资料室面积达1000平方米,拥有中外图书50000余册,订有中外报刊230余种;电子阅览室可与校图书馆共享电子文献资源,可供利用的网络和光盘数据库有400多个;现刊阅览室可供100名读者同室阅览。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已位居国内同类专业院校的先进行列。

2013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决定开展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与武汉大学共建。根据共建协议,双方将共建精品课程、骨干队伍、实践基地和研究智库,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高地、培训高地和理论高地;国家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优秀新闻工作建设者培养和湖北省新闻宣传系统在职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推动形成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的新闻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国家级智库;在全国特别是第一批部校共建的新闻学院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撰稿人 刘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