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 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人才培养
2025年09月26日
4.2.8 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人才培养
2009年,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要求,新闻传播学部承担了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人才培养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配合中宣部组织由副部长以上级领导主讲的国情教育讲座,配合中国记协组织“三项学习教育校园巡讲”,带领学生参加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研讨会。同时,带领学生“走出去”,将国情教育与新闻实践相结合,利用每年暑期时间,赴延安、井冈山、贵州、重庆、华东省市和河南兰考等地开展调研活动,赴法国寻访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奋斗足迹,参访我国主流媒体的驻外站点,拓展视野,增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的使命感。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坚持特色发展,致力于保持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优势地位,针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开设六大类课程:基础理论类、国际关系类、专业英语类、传媒业务类、实务训练类、系列讲座类,使学生掌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知识与技能,打牢国际传播业务功底。同时,打通课内外教学,借助每周的英语训练、主题班会以及定期出版的班级刊物,将专业能力训练与班级管理相结合。
为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学部充分利用资源,平均每学期开展16场面向研究生的“当代媒体前沿问题系列讲座”,邀请主流媒体的主管领导、资深编辑记者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为学生授课。规模化、制度化、程序化的业界讲座成为研究生课堂的有益补充,结合日常培养中的媒体考察、现场教学、专业实践等内容,逐渐形成了立体化、多层次、全空间的人才培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