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主要工作
1.召开了一系列专题研讨会
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特别重视集结对新闻传播教育有兴趣、有经验、有思考的各方同仁,通过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就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展开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探讨,交流切磋、建立共识,以切实推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进步。研讨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到目前为止,已经召开过六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2008年10月,学会的成立大会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90周年暨中国新闻教育、新闻学研究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一并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全程参与了这次学术研讨会。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是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发源地。1918年,蔡元培、徐宝璜、邵飘萍等先贤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被誉为“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学会的成立大会,选择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活动同时举办,别具深意,即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拉开学会正式活动的序幕。这次研讨会上,学会会员代表通过回溯中国新闻教育的源头,重新审视、思考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流变。
2010年9月,学会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紧扣当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转型,将“媒介融合时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确定为会议主题。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80位代表齐聚一堂,展开热烈讨论。在会议的主题发言环节,四位老师相继登台: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宣讲了《媒介融合对新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南京大学段京肃教授分享了《教育传播中平等与自由的追寻——对高等教育中专业主义理念构建的思考》,天津师范大学马艺教授带来了《实验·实践·实用——谈新闻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华中科技大学石长顺教授阐述了《媒介融合与新闻教育改革》,都包含着不少真知灼见。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融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研究”、“融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特色研究”、“融媒时代新闻传播教学体系研究”、“境外融合新闻传播教学模式研究”、“融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融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素养研究”等主要议题展开了充分交流。
2011年10月,学会与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三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会议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参会的四十多位代表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校。这一次的会议主题是“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传播教育”。主题发言环节中,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刘卫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石长顺教授、清华大学雷建军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方晓红教授等依次演讲。他们介绍了各自学校在招生制度、培养方案、实践安排等方面最新的改革尝试、成效体会,并探讨了当前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应对方略。分组讨论的主要议题包括“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专业精神培育”、“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发展研究”、“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国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经验研究”等。
2012年10月,学会与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广西大学召开,与会和投稿的近60位代表共计来自40余所高校。研讨会的主题与当前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契合,确定为“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此次会议上,会长吴廷俊教授回顾了近5年来大陆学界对新闻传播教育进行研究的情况,总结了所取得的进展,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勉励研究同仁继续为之努力。随后五位教授放眼海内外,带来了极具启发性的主题演讲,分别是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的《融媒时代新闻教育的转向与学科思维》、浙江大学吴飞教授的《给新闻传播教育以根基,还新闻传播教育之灵魂》、上海大学李建新教授的《新闻教育的三个镜鉴——基于对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分析》、华中科技大学何志武教授的《多元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广西大学吴海荣教授的《“联合与共建”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分为三组,围绕“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新闻传播教育办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回顾”、“国外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的启示”等主要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2014年11月15日,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主题为“职业教育发展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在主题发言环节,华中科技大学石长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赵云泽副教授、清华大学张小琴副教授、武汉大学强月新教授、西藏民族学院周德仓教授相继登台,和大家分享了他们对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及所在院系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新近探索尝试。下午的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分为了四组,主要议题包括“中国新闻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不同层次类型新闻教育机构的特色打造”、“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内涵与案例”、“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等。
2015年6月27日,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8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进行了理性思考与热烈争鸣。在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邱沛篁、李建新、蔡敏、丁柏铨、陈培爱、李建伟等教授先后登场。下午的讨论分为两个小组进行,与会代表围绕“中国大陆新闻院系教育改革探索”、“中国新闻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国外新闻教育改革的经验”、“当代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坐标”、“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新闻教育的其他相关问题”六大议题畅所欲言。在下午的讨论中,一个新加入的环节:新老院长对话会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新老院长就新闻教育的理念、定位及其与市场和新媒体技术等的关联进行了深入讨论。
2.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1)研究专著与论文的发表
学会的不少会员,都是新闻教育方面的研究专家。自学会成立以来,他们不断有重量级的研究成果推出。比如学会首届会长、现任名誉会长吴廷俊教授,一直是新闻传播教育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与勇于开拓的实践者。2013年9月,他精选出历年发表的有关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代表性论文共27篇,结成文集《新闻传播教育的认知与践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新闻传播教育史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论、新闻传播教育认知论、新闻传播教育践行论4个单元组成,总计28.1万余字。书中记录了吴廷俊教授纵观新闻传播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的深邃思考。
又如学会现任会长张昆教授,在2012年出版了专著《新闻教育改革论》。全书收录了张昆教授论述传媒教育的论文、讲话、报告及媒体专访数十篇,总计35万字。内容涉及新闻人才培养、新闻教学改革、新闻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既有对实际新闻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有对人才培养一般规律的理性探讨,颇具启发借鉴意义。
学会的副会长中,有一位个人会员代表,上海大学的李建新教授,是新闻传播教育史方面的研究专家。在学会创办后,他重点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为配合这一段历史的研究、撰写,他收集了不少资料,已先期完成中国主要新闻传播院系近30年情况的个案简介,并写作了数位当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名家的小传。还曾到与中国新闻教育渊源颇深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了8个月,有数篇相关论文发表。
2)史料的收集整理
学会成立时确立的另一项主要职责是收集整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各种相关史料、资料。这里略举几例。200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迎来成立80周年的院庆,学会专门派人赶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院资料室、复旦大学档案馆、复旦大学教务处等地收集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自诞生以来,在不同时期使用过的教学计划、课程资料等物,并走访了部分新闻学院资深教师了解情况。
又如第一届理事会任期内,学会向所有团体会员单位及个人会员工作的单位,共计全国七十多家新闻教育机构发出了“新闻传播院系调查表”。调查全国主要新闻传播院系在建制沿革,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设置,教学队伍构成,毕业生和目前在校学生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并收集了他们本科各专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和硕博士培养方案。
3)编纂《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
尽管国内目前每年都有一二十种与传媒业有关的年鉴、蓝皮书出版,但专门聚焦于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年度回顾著作还付之阙如。当前新闻传播手段、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传播模式变化,媒介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需求的演变,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战略,网络化时代的传播自由与社会责任,新的媒介格局决定的社会变迁,这些问题都在催动新闻教育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给予新的解答。在这样快速变化的进程中,及时捕捉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面貌,总结在改革中走在前列的院系的先进经验,共同探讨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来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会自创办之初就希望能通过出版年鉴,来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进行历史回顾,但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够成熟。2015年,学会第二届理事会联合多位会员群策群力,正式启动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的编纂工作,首次推出的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6)》。该年鉴经初拟大纲、征集意见修改后,又召集组建了编委会与编辑部,并于12月12日在中山大学召开了编委会第一次会议,集中讨论年鉴的编写凡例与分工合作方案。编委会成员4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各种类型的新闻传播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