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体育新闻教育代表性院校及特色
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成立于2005年2月,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会员单位,中国新闻学会体育传播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该系2000年设立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专业,2013年设立广告学本科专业,在校生近700人。10多年来,本科生广泛就业于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传播、媒介管理、公关及广告等工作,此外,到海外和国内知名院校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达40%。
该系现有一个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点(体育新闻方向),一个学术型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点(体育新闻方向),一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
该系教师团队由体育传媒系十余名专任教师和长期聘请的学界和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余人。
该系下设体育新闻和广播电视两个教研室、体育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拥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实景演播室、平面编辑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以及先进的EFP六讯道移动转播系统和新媒体一体化平台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设施。多年来,该系教师在体育新闻传播理论、大型体育赛事媒体服务、奥运传播、中国近现代体育新闻传播史、体育新媒体等领域均取得了国内一流的研究成果;学生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
1985年,上海体育学院开始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是国内第一所开办体育新闻专业的院校。1987年,经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专家组论证,上海体育学院开设本科四年制新闻专业试点班。1989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批准上海体育学院正式设置新闻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同时下达当年招生指标30人。1994年5月,我国第一个体育新闻系在上海体育学院挂牌成立。2007年,体育新闻系和英语系合并成立体育人文学院。2012年,更名为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
2000年,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教育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点开始招收体育新闻方向硕士研究生,2003年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点开始招收体育新闻传播方向博士研究生,2006年,上海体育学院取得了新闻学硕士点开始招收新闻学硕士研究生。2014年获批艺术(广播电视)专业硕士学位点。现有在校本科学生420人,硕士研究生100人,博士研究生5人。
上海体育学院目前设有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学、艺术(广播电视)硕士研究生授予点。拥有广播电视演播室、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2个)、播音主持教学实验室、媒介创意实验室、摄影教学实验室、视觉设计实验室。专业教师23人,组建新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与艺术、新媒体4个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中,上海体育学院构建“四三二一”的体育新闻教育模式。四个板块即:新闻传播、体育新闻传播、文史和体育。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两个重点即: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一个坚持即:始终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在教材建设方面,《体育传播学》获得2011年上海市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在课程建设方面,“体育传播学”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专业建设目标为坚持立足体育新闻、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培养符合体育新闻专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媒体需求,具有较高国际化教育程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媒体型体育传媒人才。
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体育新闻教育以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教学与科研为主线,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全媒体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丰富内涵、扩展外延,建设有特色、高质量、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影响力,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的体育新闻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3.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从2001年开始专业办学,2006年7月独立建立院系,2013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首批高校改革试点学院,是全省高校近30家新闻传播院系的唯一代表。
该院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也是“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15年,由该院牵头申报的“互联网+体育”学科群被评为“十三五”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并被列为省级培育学科群。十几年来,共主持承担了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数十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同类院系前茅。
该院现有一个体育学博士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媒体体育方向),一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体育学下属体育新闻传播学专业),一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新闻与传播专业)。从2015年起,开始承担博士后合作研究项目。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逾百人。
该院现有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400人。其中,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其中,“体育解说评论”(2013)、“现代体育与社会进步”(2015)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该院现有专任教师35名,其中教授7名(包括2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5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的教师20余名。2016年,“张德胜湖北名师工作室”被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省级名师工作室。
该院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特色立院”的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全面实行协同创新,毕业生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4.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
成都体育学院于1996年在国内率先开始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新闻方向研究生。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新闻学本科专业,目前有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两个专业。2013年,新闻学专业入围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新闻学专业成为学校首批在省内一本线招生的专业之一。
在研究生培养层面,除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新闻方向以外,新闻系于2006年获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学位授予权。在学校申请博士点建设中,新闻传播学成为体育学的支撑学科之一。2014年开始招收体育学专业体育文化传播方向博士生。目前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有本、硕、博各类在校生800余人。
2005年,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倡导并创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任会长单位至今。近年来曾先后邀请喻国明、陈力丹、周树华、李天宗等多位国内外高端学者和金宝成、师旭平、徐济成、杨明、张斌等多位业界顶尖专家讲学。
新闻系师资队伍中现有二级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选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8人,正高级职称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左右。
5.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的核心专业是体育新闻专业,该专业于2000年试办,2002年正式招生,同年招收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研究生,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正式招生。2011年,获体育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2年,获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014年,获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得了广东省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式招生。
该系拥有一支学缘广泛、专业合理、素质精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人,占全系教师数的55%;博士(含在读)14人,占全系教师数的50%;硕士生导师15人,占全系教师数的55%。该系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系主任王晓东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同时聘请了白岩松、刘建宏,喻国明、徐济成、孙正平、王泰兴、金宝成、丘克军、王义军、陈伟胜等十余位知名人士担任客座教授。
该系面向全国招生,致力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突出体育特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习实践、成人成才,是其最显著的特色。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安排、分步实施“一调查三实习”制度。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其中,媒介就业率达65%。2014年12月5日,该系与乐视体育合作共建乐视体育广东站,探索着我国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的一条新路。合作以来,完成了近千场赛事直播,覆盖英超、欧冠、中超、意甲、美洲杯、CBA、篮球欧锦赛、美锦赛、游泳世界杯、帆船赛等众多赛事。每月均有近两百条新闻资讯在这里完成采集、编辑、发布。近300名同学以不同形式参与了乐视体育实习工作,其中18名同学成为乐视体育的正式员工。此外,乐视体育捐赠人民币150万元在广州体育学院设立乐视体育奖学金,实现了人才培养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该系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15年来,共主持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3项,厅局级课题15项,院级教学、科研课题40项,公开出版专著、教材2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撰稿人 肖焕禹 张德胜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