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中国新闻史学会筹备与创办

3.4.1 中国新闻史学会筹备与创办

中国新闻史学会的成立,首先得力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得力于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得力于“左”的思想禁锢的解除,它是在这样的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创办和发展起来的。在“文革”10年和“文革”前17年的那种“左”的和“极左”的政治和学术氛围下,是不可能成立中国新闻史学会这样的全国性的学术社团和从事目前由学会牵头进行的这些学术交流活动的,更不要说走出国门和国际上的同行学者们交流了。其次,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创立,也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各省市广泛开展本省市闻史志编写活动有一定关系。中国新闻史学会最早的一批会员,参加中国新闻史学成立大会有关活动的相当多的一部分会员,就有不少是那一时期在“盛世修史”的号召下投入省市新闻史志编写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他们是中国新闻史学会最早的一批会员和那一时间段的新闻史学会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最后,中国新闻史学会的成立,也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闻教育大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新闻教育的大发展,呼唤和促进了新闻史教学研究的发展,扩大了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者的队伍,从那时到现在,高校的新闻史教师始终是中国新闻史学会的中坚和核心力量。

中国新闻史学会的酝酿和筹备始于1986年,是年7月24—26日,吉林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安徽大学、黑龙江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理工学院、天津师范大学14所新闻院校在长春市吉林大学召开《中国新闻史(古近代部分)》教材编写第二次会议期间,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社科院新闻所副所长王凤超前来指导。方汉奇教授除对该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外,并提议大家能不能想想办法,创办一个全国性的中国新闻史研究团体。这个倡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热烈响应,并就成立中国新闻史学会与参会人员交换了意见。会议商定将这个未来的社团定名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公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教授牵头,筹建中国新闻史学会,并推举张涛任秘书,白润生协助,负责筹建学会具体事项。

张涛教授回京后,立即向相关部门了解社团申请手续。中宣部、新华社相关部门均表示,不负责办理社团的申报事宜。1988年夏,民政部成立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司,专门负责民间社团的申办和审批工作。

首先要成立申办领导小组。方汉奇与张涛商议,决定成立“中国新闻史学会筹备领导组”,以领导小组的名义办理申办工作。为了申办方便,商定筹备领导小组即为史学会的常务理事会。经过通信联络,同仁们决定方汉奇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宁树藩、陈业劭担任副组长,丁淦林等学者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决定张涛担任秘书长,谷长岭担任副秘书长,申办筹备领导小组就此成立了。其次,根据规定,社团要有一个挂靠单位。经过商议,决定挂靠中国人民大学。筹备领导小组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同意后,向人民大学校部递交了申请挂靠的报告。人民大学的有关领导同意挂靠,并发来了同意挂靠的文件。再次,根据民政部的规定,申办史学会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具资质证明。于是,张涛以领导小组起草了给社科院的报告,并附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文件,跑到社科院办公厅。社科院办公厅很快同意批准,并给民政部社团司发去了同意史学会成立的文件。最后,民政部社团司规定社团必须有办公经费、办公用房、办公电话等硬件设施。在这方面,方汉奇教授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学会经费暂借用方老师个人的一笔科研经费,办公室也暂借用方老师的一间房子,电话也借用方老师的一部电话。人民大学出具文件,证明这些硬件设施确实存在。学会的办公经费的有关报告还得由人民大学的财务管理部门出具证明文件。一切手续和申请报告完善后,交给民政部社团司地方处,转呈民政部领导审阅批准。

1989年4月3日,具有法人地位的全国性一级社团——中国新闻史学会经民政部1989年民社函字第138号文件批准登记,正式批准成立。学会虽然成立,但由于政治风波的影响未能开展任何活动。1990年,国家民政部及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所有的社团进行登记,国家一级社团必须到民政部社团司登记处申办登记。中国新闻史学按照民政部的要求,重新履行手续。1991年9月23日,重新登记申请,得到了民政部的批准,并由部长崔乃夫签发了第065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团登记证”,确认中国新闻史学会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宗旨是促进我国新闻史学术研究的发展,业务范围是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地域是全国,会址设在北京,负责人方汉奇。从此,中国新闻史学会成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全国性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