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复旦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

4.3.3 复旦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

目前,新闻学院建立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国内外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等多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体系。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4个博士点,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新闻与传播6个硕士点(包括“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有新闻与传播、财经新闻、新媒体传播、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项目4个方向。

在机构及建制上,新闻学院下设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4个系。

新闻系设有新闻学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独特的教学、科研经验,取得了为国内外同行瞩目的丰富成果,并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并始终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在本科生层次,其培养目标是为报社、通讯社等新闻媒介培养记者、编辑、管理人才以及新闻教学和研究人才,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原理和新闻宣传的政策法令,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懂得并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各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高的文字表达水平,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会使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处理设备。同时还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培养新闻学高级人才。传播系设有传播学专业,培养研究生先于培养本科生,主要培养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采编及管理人才,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原理和新闻传播政策,具有新闻学、传播学知识背景,熟悉媒体运作和了解网络媒体应用技能,掌握社会经济市场商务信息分析原则与方法,能从事网络媒体采编业务,市场与商务信息分析、数据管理。广播电视系设有广播电视学专业,在本科生层次旨在培养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较高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原理和新闻宣传政策,熟悉中外广播电视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录音、口播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广泛的知识,较高的文学修养,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并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还要求学生体魄健壮、反应敏捷、口才出众、举止大方。该专业设有广播电视实验室,有完备的摄影、录像、图像编辑、录音、配音、演播等设备、器械和场所。

在研究生层次,除培养广播电视新闻高级人才外,还设有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培养广播电视艺术高级人才。广告系设有广告学专业,主要培养广告策划与管理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广告事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懂得并掌握广告策划和管理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公共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懂得电脑操作与广告设计。同时还培养广告学硕士生或博士生,培养广告学高级人才。

此外,新闻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宣部舆情直报点——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上海市公共传播培训中心、屠海鸣图书楼等教学辅助机构。

2011年,上海市外宣办、新闻学院共同设立了上海市公共传播培训中心,内设有新闻发布、媒体访谈、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对外传播活动策划等多个教学实践场所,具有教学设施完备、培训功能齐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是新时期推进新闻发布、对外传播培训的新平台。目前,该中心建成了包含数字媒体制作室、节目包装制作室、灯光摄影室、传媒效果与心理实验室、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影视观摩视听区等分区的拥有全媒体内容生产制作能力的试验中心已基本实现了本科阶段的大部分教学任务都在实验教学中心完成的建设目标,成为了新闻学院本科教学的内容生产平台。

屠海鸣图书楼,即新闻学院资料室,始建于1955年,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报刊资料,其中新中国成立前中文期报刊的收藏数量达3800多种,藏有《民钟》自1922年创刊号始的大部分原件、《时务报》创刊号、韩国人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期刊《汉城周报》第16期等罕见的珍贵报刊资料。还藏有现当代新闻传播类图书25000余册,外文图书2250余册(英、俄、日),中文期刊7000册,新闻传播类期刊110种(新闻传播核心期刊为主),外文期刊30余种。藏有1949年后出版的中央级主要报纸和部分省市报纸70余种。

新闻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学生总数1010人,其中本科生669名(含留学生132人),硕士生279名,博士生70名,其中留学生19人。

新闻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20人,讲师1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6人,硕士学位5人,学士学位1人。还聘请了一批学识精湛、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员,并聘请外籍专家担任顾问教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采用学界与业界合璧的“双导师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基地有:上海报业集团(即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新华社上海分社、中新社上海分社等。为适应专业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的需求、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新闻学院与校外单位合作成立了以下两个实践基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合作建立“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为上海市教委资助建设实践基地项目;与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中心合作,成立“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新闻与传播(财经新闻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课程、教学、实习等各方面为此项目提供全面支持,邀请来自金融领域的业界专家讲座、授课,并推荐学生至金融机构或财经媒体实习实践。此外,还有境外实习基地,如香港无线电视台(TVB)、香港南华早报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