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结语

2.6.3 结语

农业院校新闻传播教育总体上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农林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办学层次较高,皆为省属及以上重点建设大学;农林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办学较晚,大多开设于2000年左右,2000—2005年期间专业建设发展迅速,2005年至今处在平稳发展期;农林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大多数在综合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少数学校培养新闻传播方向的硕士;没有农林院校可以培养新闻传播类博士研究生;农林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点较少,学校设立专业也较为单一;农林院校设立新闻传播类专业有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和编辑传播四个专业;农林院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影响力还需要有较大的提升;农林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共性较多,个性特色还需要凝练,大多没有做到与学校的农林类优势学科相交叉。

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对农传播的实践呼吁大量的涉农传媒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介经过了30年的蓬勃增长时期。但在蓬勃繁荣的背后,对农传播却是一片沉寂——以电视为例,截至2008年上半年,仅有8个专门开办的对农频道,不到频道总数的0.4%。而且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农村节目仅占整个16套节目的2%左右。即便是这些很少的对农频道,迄今为止,中国的电视媒体,没有一家设在乡村,信息传播在前沿的把关人——编辑、记者,由于远离农村,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情,不熟悉农民的想法和心情,因此也很难选择农民。

因此,今后农林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应加大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相交叉,在培养学生新闻传播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农林学科基本素养的培养力度,培养我国对农传播领域需要的,热爱三农、了解三农、愿意为三农发展服务的高级传媒人才。

(撰稿人 王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