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 新闻传播教育期刊论文
1.2015年
[1]孙敏:《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18期。
[2]金雷磊:《互联网时代地方性高校新闻教育的新特点》,《普洱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3]李敬虎:《实力薄弱高校发展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策略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24期。
[4]侯琰婕、丁颖:《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在新闻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报业》,2015年第24期。
[5]孟婷、陈应梦:《新媒体时代记者培养的梯级模式》,《青年记者》,2015年第35期。
[6]李微:《地方高校如何培养优秀新闻人才》,《青年记者》,2015年第35期。
[7]陈红,薛龙:《融媒时代广告专业教育理念与方式的转型》,《青年记者》,2015年第35期。
[8]陈薇:《从定制到体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东南传播》,2015年第12期。
[9]周欢:《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新闻教育如何面向学生实现转型》,《中国培训》,2015年第20期。
[10]姚道武:《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皖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11]田智辉、梁丽君、赵璠:《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媒教育》,《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
[12]彭广林:《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探论》,《亚太教育》,2015年第35期。
[13]张志安:《立足新闻传播,面向公共传播——关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思考》,《青年记者》,2015年第34期。
[14]吴锡霞:《关于媒介融合视阈下电视新闻人才培养的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23期。
[15]韩鹏飞:《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广告人才培养研究》,《今传媒》,2015年第12期。
[16]陈晓洁、刘东涛:《高校广告专业基于广告大赛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17]王庆福、刘洁韵:《全媒体业务视角下的国际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媒体融合实验教学为例》,《教学研究》,2015年第6期。
[18]方堃,陈卓:《大数据背景下日本新闻教育的三个转向》,《青年记者》,2015年第33期。
[19]张学霞、钱文霞,拓守君,张韧洁:《大数据时代广告学教学实践探索——以北方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教育评论》,2015年第11期。
[20]杜佳凯、叶思蔚:《融媒时代新闻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考》,《新闻传播》,2015年第22期。
[21]顾杨丽、洪长晖:《融媒时代新闻教育:话题重启与观念变革——从美国新闻生产和教育的视角观照》,《中国出版》,2015年第22期。
[22]高晓虹、赵晨:《立足国家“战略”探索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顶层设计》,《对外传播》,2015年第11期。
[23]章晓英:《“融合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北外—博尔顿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项目(IMMJ)为例》,《对外传播》,2015年第11期。
[24]相德宝:《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创新培养的目标和路径》,《对外传播》,2015年第11期。
[25]赵瑞琦:《文明通达:国际传播人才的跨界培养》,《对外传播》,2015年第11期。
[26]姚丽亚:《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误区与校正》,《青年记者》,2015年第32期。
[27]欧阳云玲:《浅议新闻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东南传播》,2015年第11期。
[28]罗星:《高职广告教育中的理论结合实际》,《艺术科技》,2015年第11期。
[29]贺蕾:《知识社会学视域下体育新闻专业高等教育历史思考》,《新闻大学》,2015年第6期。
[30]郝红霞:《媒介融合下的全媒体新闻实践教学探索》,《新闻大学》,2015年第6期。
[31]王敏:《“广人文,重实务”: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性考察》,《新闻春秋》,2015年第4期。
[32]智慧:《民办高校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探析》,《新闻前哨》,2015年第11期。
[33]李明文、方琪:《人才培养:“互联网+”时代新闻教育的核心问题》,《当代传播》,2015年第6期。
[34]蔡雯:《新闻传播教育的新使命》,《当代传播》,2015年第6期。
[35]李京举:《传媒改革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走向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21期。
[36]饶浩芸:《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新闻传播》,2015年第21期。
[37]尹明华:《新闻传播教学的“变”与“不变”》,《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11期。
[38]吉喆:《培养“融媒介”人才的几大方略》,《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11期。
[39]傅琳雅、赵巍:《颠覆与创新 数字时代高等教育广告人才新能力培养的改革》,《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年第11期。
[40]陈长松、周浒:《论新闻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养成》,《新闻窗》,2015年第5期。
[41]郭杨:《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国报业》,2015年第20期。
[42]侯琰婕、丁颖:《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浅谈融合新闻教学中的实训创新》,《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20期。
[43]冯秋香:《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新闻传播》,2015年第20期。
[44]张立云:《云计算环境下全媒体新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分析》,《新闻传播》,2015年第20期。
[45]彭广林:《国家政策引领下的新闻教育改革路径研究》,《科教导刊(下旬)》,2015年第9期。
[46]宋桂花:《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青年记者》,2015年第29期。
[47]陈媛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挑战、变革与发展》,《新闻知识》,2015年第10期。
[48]李泉松:《传媒新格局下的民族新闻教育》,《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7期。
[49]邱沛篁:《改革开放后川渝新闻传播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10期。
[50]陆新蕾:《“学”与“术”孰重:传统议题与当代新闻教育改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10期。
[51]孙宇:《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9期。
[52]黄合水:《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青年记者》,2015年第28期。
[53]闫琰:《新媒体时代我国广告教育之反思与展望》,《广告大观(理论版)》,2015年第5期。
[54]计冬梅、张艳龙:《论大新闻教育理念下的多元融合新闻教学研究》,《戏剧之家》,2015年第19期。
[55]孙江:《新时代新闻与传播硕士培养模式探究——以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培养方案为例》,《新闻战线》,2015年第19期。
[56]陈丽菲:《国外新闻传播学科教育发展新趋势探讨》,《新闻记者》,2015年第10期。
[57]林铁:《民族地区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议》,《大众文艺》,2015年第18期。
[58]党东耀:《媒介融合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化改革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59]吴楠:《从全球化视野探索广告学高等教育模式》,《新闻传播》,2015年第18期。
[60]沈剑虹:《广告学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析》,《新闻传播》,2015年第18期。
[61]肖燕雄:《“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实验班为例》,《东南传播》,2015年第9期。
[62]徐思凡:《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与转型》,《青年记者》,2015年第26期。
[63]高欢欢、王绪绪:《全媒体时代内蒙古地区新闻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9期。
[64]谢小红:《新媒介技术对当下新闻学教育的影响研究》,《视听》,2015年第9期。
[65]符冰:《新媒体发展与广告专业教育的转变》,《视听》,2015年第9期。
[66]崔江宁:《新闻传播类人才继续教育探究》,《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第17期。
[67]任雪菲:《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教育变革》,《甘肃高师学报》,2015年第5期。
[68]胡德才:《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新闻大学》,2015年第5期。
[69]马凓:《以变应变:媒体转型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基于2014年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文献梳理》,《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7期。
[70]杜方伟:《论广电传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7期。
[71]周德仓、贾美娜:《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现状分析——以15所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为例》,《新闻论坛》,2015年第4期。
[72]韩玉红:《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多角度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6期。
[73]吴楠:《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现状及特色发展探析》,《新闻传播》,2015年第16期。
[74]王海燕:《对应用型新闻信息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科技传播》,2015年第16期。
[75]向淑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职业和新闻教育变革探究》,《中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76]李光:《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临沂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77]汪鹏:《媒介融合视角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管理观察》,2015年第11期。
[78]吴小叶、李盛龙:《融媒时代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意义探析》,《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
[79]周小情:《新闻传播类人才职业技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中国报业》,2015年第8期。
[80]姜福吉:《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研究方法》,《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81]柳邦坤:《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与创新的思考》,《新闻知识》,2015年第2期。
[82]姚娟:《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改革的逻辑与路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1期。
[83]赵亿:《浅谈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的出路》,《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84]乌兰:《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新闻论坛》,2015年第3期。
[85]温晓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第12期。
[86]高晓虹、赵晨、赵希婧:《中国特色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对外传播》,2015年第6期。
[87]陈少志、刘胜男:《传媒教育需要多途径培养具备专业精神的创新人才》,《中国传媒科技》,2015年第6期。
[88]董梅:《文学大类下广告专业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传播与版权》,2015年第6期。
[89]骆波:《浅谈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改革的方向》,《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1期。
[90]黄姣姣、聂清:《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发展的探讨》,《新闻世界》,2015年第6期。
[91]王小月、刘佳静:《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闻世界》,2015年第6期。
[92]夏长勇、贾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对当前高校新闻教育的几点看法》,《传媒》,2015年第11期。
[93]张粉琴:《本科院校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方案探析》,《大学教育》,2015年第6期。
[94]李庚:《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6期。
[95]张琳:《新媒介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第10期。
[96]黎俊:《体育新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分析》,《新闻战线》,2015年第10期。
[97]姚婷:《广告学专业的生态教学模式构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维》,《新闻知识》,2015年第5期。
[98]王瑞林:《新闻传播双语教育的现状发展与未来转型》,《新闻知识》,2015年第5期。
[99]陈虹、郑广嘉:《全球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现代传播》,2015年第5期。
[100]刘毅涛:《通识教育视域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101]范以锦:《传媒教育不应伴随传统媒体衰退》,《中国传媒科技》,2015年第5期。
[102]李建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变化与新应对》,《新闻大学》,2015年第3期。
[103]夏青:《媒介融合视阈下广告专业实践教学的新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104]才让卓玛:《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新闻写作教学浅探》,《传播与版权》,2015年第5期。
[105]王小月:《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9期。
[106]陈一:《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兼论“传媒实务”课程的理念与实践》,《唯实(现代管理)》,2015年第5期。
[107]刘莉:《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定位及策略》,《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5期。
[108]韦路、谢点:《MOOC(慕课)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5期。
[109]邱源子:《融合趋势下本科新闻教育转型的探索》,《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5期。
[110]朱志勇:《新媒体视域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5期。
[111]赵超:《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第9期。
[112]朱秋虹:《创新型体育新闻专业编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闻窗》,2015年第2期。
[113]张君浩:《新闻传媒业的变化趋势与新闻教育改革》,《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年第4期。
[114]吴小叶、李盛龙:《融媒时代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意义探析》,《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
[115]吕艳:《成舍我新闻人才培养经验的现实意义》,《安顺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116]韩璐:《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人才培养的方式》,《品牌》,2015年第2期。
[117]王如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转型》,《科技传播》,2015年第7期。
[118]杨秀侃:《新时期技术驱动下的新闻教育》,《新闻传播》,2015年第7期。
[119]孙彦、洪超:《论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实践的重与轻》,《今传媒》,2015年第4期。
[120]姜小凌:《“卓越计划”背景下地方高校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为例》,《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121]欧阳云玲:《我国新闻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兼论媒介融合情境下新闻课程改革》,《东南传播》,2015年第3期。
[122]李丁、肖焕禹:《全媒体型体育新闻人才专业素质评估指标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123]张云:《论新媒体时代视阈下体育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新闻知识》,2015年第3期。
[124]邬晶晶:《全媒体时代的高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125]刘林翔:《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1期。
[126]武斌:《“微时代”提高新闻教学注意力的思考》,《今传媒》,2015年第3期。
[127]姜福吉:《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研究方法》,《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128]甄伟锋、朱虹:《高校广告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5年第6期。
[129]余丹、陈志强、黄朝钦:《新闻学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130]刘山河:《传统媒体转型与新闻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新闻知识》,2015年第2期。
[131]李茵:《融媒体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的思考》,《北京教育(高教)》,2015年第2期。
[132]廖秉宜:《广告素养教育的多维价值、推广困境及实施路径》,《广告大观(理论版)》,2015年第1期。
[133]夏冬梅:《报业新媒体转型给新闻教学带来的启示》,《今传媒》,2015年第2期。
[134]仇丽琴:《全媒体视角下体育新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新闻界》,2015年第2期。
[135]郭丽娟:《新闻教育模式探索——以美国模式为例》,《科技传播》,2015年第2期。
[136]石莹:《国际化背景下的新闻专业建设研究》,《新闻战线》,2015年第2期。
[137]韩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新闻传播》,2015年第2期。
[138]靳舍:《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育问题分析》,《新闻传播》,2015年第2期。
[139]陈燕侠:《我做我写:多重效应的新闻采写实践教学模式探析》,《新闻知识》,2015年第1期。
[140]张艳萍、周华清:《应用技术大学地方广告人才培养研究》,《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41]靳舍:《新形势下我国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改革探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142]王敏:《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近期媒体招聘启事引发的思考》,《今传媒》,2015年第1期。
[143]雷跃捷、罗雪:《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转型的现状及趋势》,《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1期。
(整理者 陶喜红)
2.2014年
[1]严清:《浅析高职广告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品牌》,2014年第7期。
[2]岳芹芹:《媒介融合时代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出路——美国密苏里新闻教育的启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年第4期。
[3]王涌、束霞平:《广告产业背景下高等广告教育的发展》,《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第24期。
[4]黄强:《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第24期。
[5]邓凌云:《浅论新媒体环境下三本院校广告学人才培养新趋向》,《人才资源开发》,2014年第24期。
[6]雷雯淇:《媒介融合趋势下网络编辑专业的新闻教育探讨》,《科技传播》,2014年第24期。
[7]李艳平、贾雪倩、朱宏:《行业背景院校应用型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探究》,《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6期。
[8]高海建:《地方院校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轻工教育》,2014年第6期。
[9]周云倩:《部校共建与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青年记者》,2014年第35期。
[10]范以锦、陈娜:《新闻教育需要多种学术思想的交锋——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12期。
[11]赵作为:《媒介融合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新闻前哨》,2014年第12期。
[12]任丽华、孟祥武:《培养应用型广告学专业人才的方法与实践》,《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13]杨增和、王瑞华:《论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应用型人才培养》,《传播与版权》,2014年第12期。
[14]熊雯婷:《基于媒体产业化时代下新闻传媒类教育的发展趋势探析》,《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第17期。
[15]黄可:《浅谈西方新闻教育对我国新闻“教改”的启示》,《新闻传播》,2014年第17期。
[16]吴凯之:《媒介融合、文化强国及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新期待——文化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管理观察》,2014年第34期。
[17]赖黎捷:《关于部校共建下新闻人才舆情教育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年第12期。
[18]赵瑞琦:《新闻教育专业化:五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国际新闻评论课程教学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年第12期。
[19]施小萍:《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广电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对接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第16期。
[20]申雪凤:《新媒体对广告业及广告教育的影响与变革》,《传媒》,2014年第22期。
[21]文琼、郝红霞:《全媒体背景下我国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海地区高校特色培养为例》,《新闻传播》,2014年第16期。
[22]赵敏:《新闻专业如何加强职业化教育》,《青年记者》,2014年第32期。
[23]戴蔚:《融媒时代高校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理念变革》,《东南传播》,2014年第11期。
[24]张超:《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大众文艺》,2014年第21期。
[25]刘山河:《民办高校传媒类专业如何为基层传媒培养人才的几点思考》,《新闻知识》,2014年第11期。
[26]蒋晓丽、谢太平:《变与不变:媒介裂变环境下的新闻业、新闻人才及新闻教育》,《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27]黄旦:《整体转型:关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新闻大学》,2014年第6期。
[28]邓建国:《传统与变革:数字时代老牌新闻学院的变与不变——以哥大新闻学院的课程改革为例》,《新闻大学》,2014年第6期。
[29]郝红霞、刘峰:《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新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析》,《新闻大学》,2014年第6期。
[30]花叶:《广电新闻教育应注重培养媒体融合型人才》,《新闻世界》,2014年第11期。
[31]李林源:《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交叉培养模式研究》,《南方论刊》,2014年第11期。
[32]李琴:《融媒时代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今传媒》,2014年第11期。
[33]赵云泽、王靖雨:《自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困境与机遇》,《博览群书》,2014年第11期。
[34]陈娜:《新闻教育要注重实践品格》,《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10期。
[35]谈向荣、冯韬:《高校广告设计教育转型与发展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第20期。
[36]魏曦英:《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向及实现路径》,《新闻界》,2014年第20期。
[37]郑海鸥、王珏:《走好新闻人才培养这盘棋——写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之际》,《中国报业》,2014年第19期。
[38]周娟:《数字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路径探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39]赵然、王倩:《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闻知识》,2014年第10期。
[40]宋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反思》,《新闻知识》,2014年第10期。
[41]毛德胜:《论校媒合作助推地方新闻院校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基于“传媒人士进课堂”的调研分析》,《新闻世界》,2014年第10期。
[42]王健、刘鹏:《融合学界业界资源 共建新闻人才摇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访谈录》,《新闻记者》,2014年第10期。
[43]刘建萍、陈思达:《全媒体时代广告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大学教育》,2014年第16期。
[44]黄瑚:《创新新闻教育 培养复合人才》,《新闻前哨》,2014年第9期。
[45]欧阳霞:《新闻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探讨》,《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46]陈勇、徐小立、刘祥平:《中国新闻学教育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47]刘杨:《对当代高校新闻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新闻传播》,2014年第10期。
[48]冀沫含、李思维:《浅析新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新闻传播》,2014年第10期。
[49]周士超、许意涵:《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新探》,《新闻传播》,2014年第10期。
[50]王永辉:《我国高校广告学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传播与版权》,2014年第8期。
[51]曹银、王珩:《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传播与版权》,2014年第8期。
[52]周晓宇:《高职院校新闻教育人才“融合式”培养模式探析》,《职教论坛》,2014年第23期。
[53]郑亚灵:《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的取向性思考》,《陕西教育(高教)》,2014年第8期。
[54]董世斌:《论当代高校广告教育的实战导向》,《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23期。
[55]连娜、张筱筠:《“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闻界》,2014年第15期。
[56]罗志超:《美国高校广告教育发展研究》,《广告大观(理论版)》,2014年第4期。
[57]赵莹:《新媒体环境下应用技术型广告人才培养的思路》,《新闻世界》,2014年第8期。
[58]叶铁桥、唐惠润、张宇:《新形势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思路》,《中国记者》,2014年第8期。
[59]齐亚宁:《新媒体时代体育院校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第14期。
[60]姜志贤:《广电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给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启示》,《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第14期。
[61]王静:《我国广告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闻传播》,2014年第8期。
[62]许意涵、周士超:《浅析我国新闻传播教育超常规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新闻传播》,2014年第8期。
[63]王忠国:《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戏剧之家》,2014年第8期。
[64]阎立峰:《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变”与“不变”》,《传媒》,2014年第14期。
[65]王大员、胡晓琳:《我国高校广告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青年记者》,2014年第20期。
[66]陈昌凤、张小琴:《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Z2期。
[67]白贵:《搭建创新实践平台 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14第Z2期。
[68]刘卫东:《构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政策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4第Z2期。
[69]刘晶晶:《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新闻战线》,2014年第7期。
[70]朱丽莉:《高校新闻传媒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新闻战线》,2014年第7期。
[71]代婷婷、严炎:《数字传播时代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新闻前哨》,2014年第7期。
[72]王永辉:《数字化时代高校广告教育的现状与理念创新》,《传播与版权》,2014年第7期。
[73]李彦冰:《当今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价值矛盾问题》,《创新》,2014年第4期。
[74]龚莹莹:《影视广告专业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13期。
[75]姜乃力:《传媒转型与新闻教育》,《传媒》,2014年第13期。
[76]刘丹凌:《全媒体语境下高等传媒教育“共建”现象探析》,《编辑之友》,2014年第7期。
[77]张新宇:《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第6期。
[78]张真弼、胡胜强:《网络新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新闻论坛》,2014年第3期。
[79]牛丽红:《媒介融合新时态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新闻论坛》,2014年第3期。
[80]卫裕智:《如何培养当代新闻人才》,《新闻采编》,2014年第3期。
[81]周士超、许意涵:《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第12期。
[82]胡远珍:《新媒体环境下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新闻前哨》,2014年第6期。
[83]徐雅璇、李樵、陈博雷:《新媒体时代新闻后备人才的培养——以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为例》,《新闻前哨》,2014年第6期。
[84]苏颖:《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新闻人才培养》,《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第11期。
[85]李超杰、张君:《高职院校广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才智》,2014年第17期。
[86]尹章池、石闻悦:《传播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链接研究》,《传播与版权》,2014年第6期。
[87]王琴琴:《全媒体时代高等教育广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88]李变变、马晓娜:《浅析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如何促进广告业的发展》,《美与时代(上旬)》,2014年第6期。
[89]黄箐、孙喆:《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广告学教育之反思》,《广告大观(理论版)》,2014年第3期。
[90]苏颖:《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热”与“冷”》,《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第10期。
[91]张淑华:《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92]许守蕾:《浅谈广告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
[93]田瑛:《全媒体时代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94]张辉:《探析广告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
[95]万晓红:《体育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年第1期。
[96]岳璐、袁方琴:《媒介融合时代广电编导人才培养路径》,《新闻前哨》,2014年第2期。
[97]尚恒志:《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新闻传播》,2014年第2期。
[98]董天策:《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范型》,《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2期。
[99]孙玉:《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反思》,《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第3期。
[100]陆高峰:《加强新闻传播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青年记者》,2014年第3期。
[101]卢有泉:《高校新闻教育的问题与出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期。
[102]廖秉宜:《中国广告高等教育三十年的反思与变革》,《新闻界》,2014年第2期。
[103]徐承刚:《全媒体时代新闻人才的综合素养分析与对策》,《新闻界》,2014年第2期。
[104]王笛:《师范院校新闻传媒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思考》,《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105]高卫华:《新闻传播教育求索者的智慧结晶——评张昆教授的〈新闻教育改革〉》,《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1期。
[106]戴佳、史安斌:《“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07]胡正荣:《全媒体时代的复合教育》,《新闻大学》,2014年第1期。
[108]高雁:《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专业教育反思》,《新闻知识》,2014年第1期。
[109]潘亚楠:《大数据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10]邵云红:《浅谈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3.2013年
[1]常庆、钱婕:《超越新闻学:新闻学教育中的合作思路——基于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现状的分析》,《青年记者》,2013年第36期。
[2]耿蕊:《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第6期。
[3]段丽娜:《新闻教育如何体现广阔视野及求真的治学精神》,《新闻窗》,2013年第6期。
[4]闫磊:《我国新闻传播教育超常规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西部广播电视》,2013年第20期。
[5]项胜利:《广电业现状趋势给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启示》,《西部广播电视》,2013年第20期。
[6]王英钰:《基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科技传播》,2013年第24期。
[7]刘运来:《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变革的思考》,《新闻知识》,2013年第12期。
[8]汤晓山:《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创新型应用型广告人才的培养》,《艺术探索》,2013年第6期。
[9]吉峰、阳志标:《传统文化视域下新闻传播类学科人文素质培养举要》,《文化与传播》,2013年第6期。
[10]张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察与思考》,《西部广播电视》,2013年第19期。
[11]孙保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与传播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1期。
[12]何平华、李骅:《广告教育的“学”与“术”——从课程设置角度看我国高校广告教育的“术化”倾向》,《新闻界》,2013年第22期。
[13]梁冬梅:《美国高校广告教育的经验及启示》,《教育探索》,2013年第11期。
[14]李丁、肖焕禹:《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教育的特征、困境与转型》,《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15]朱鸿军:《问题与解答 挑战与应对——“变革中的新闻与传播:实践探索与理论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11期。
[16]何志武:《学科交叉与媒介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11期。
[17]郝小芳:《目前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11期。
[18]肖灵:《对当代新闻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0期。
[19]徐君康:《“融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6期。
[20]刘洁:《基于系统论的广告学专业战略发展与建设解析》,《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21]高雁:《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专业教育反思》,《传媒观察》,2013年第11期。
[22]宋香云、郑春勇:《我国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第11期。
[23]赵阳:《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学术交流》,2013年第11期。
[24]张芹:《新闻教育须适度“超越”》,《编辑之友》,2013年第11期。
[25]谭天、刘方远:《试论新媒体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26]陈思达:《创新应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钦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
[27]王琰:《论中国广告创新教育的路径》,《新闻知识》,2013年第10期。
[28]肖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谈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改革》,《新闻知识》,2013年第10期。
[29]余林:《融合型广播电视记者的平台化培养模式》,《新闻知识》,2013年第10期。
[30]李亚星、刘毅:《民族高校新闻实践教育的模式创新——基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运作研究》,《民族论坛》,2013年第9期。
[31]马勇:《体育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闻界》,2013年第19期。
[32]杨海洋:《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分析》,《新闻世界》,2013年第10期。
[33]谭天、刘方远:《探析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10期。
[34]林如鹏:《新闻业与新闻教育的“双转型”对接》,《中国记者》,2013年第10期。
[35]樊艳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现代交际》,2013年第9期。
[36]姚江龙:《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改革》,《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37]陈谦、刘芳:《论数字传播时代的高校广告专业教育创新》,《东南传播》,2013年第9期。
[38]骆正林:《信息时代新闻教育的三大增长点》,《现代视听》,2013年第9期。
[39]李展、汪圣云:《地方院校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新闻知识》,2013年第9期。
[40]杨春娇:《论芝加哥学派的新闻传播教育观》,《才智》,2013年第26期。
[41]樊飞:《全民记者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中国地市报人》,2013年第9期。
[42]邵鹏:《中国融合新闻教育的挑战及改革路径》,《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16期。
[43]张小琴:《数字时代的新闻教育:浸入式全媒体实践——从克朗凯特学院看美国如何教新闻》,《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8期。
[44]罗彬:《我国高校新闻伦理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8期。
[45]刘林山:《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新闻窗》,2013年第4期。
[46]袁源:《中国综合类大学新闻学教育与就业困境——在中美对比中分析观察》,《西部广播电视》,2013年第12期。
[47]刘林山:《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48]吴丹:《数字化时代高校广告教育的现状与理念创新》,《设计艺术研究》,2013年第4期。
[49]祝建华:《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专业设置、学生技能、师资来源》,《新闻大学》,2013年第4期。
[50]才让卓玛:《浅议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问题》,《传播与版权》,2013年第3期。
[51]俞运宏:《“就业难”背景下的民族高校特色新闻教育探析》,《中国记者》,2013年第8期。
[52]孙胜存、许启伟:《新闻传播类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1期。
[53]景巧丽:《浅论网络传播及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变革》,《经营管理者》,2013年第17期。
[54]马林:《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西部广播电视》,2013年第14期。
[55]李凌凌:《启发和互动:新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三项尝试》,《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年第7期。
[56]杨丽君:《高校广告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21期。
[57]燕道成、周亚梅:《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专业教育的策略创新》,《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11期。
[58]刘泱育:《论中国新闻教育“供大于求”的难题及其解决》,《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59]余海波:《全媒体时代与新闻摄影教育》,《新闻知识》,2013年第7期。
[60]石长顺、柴巧霞:《广播电视学:作为学科的内涵与知识体系》,《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61]姜小凌:《湖北省省属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分析——以湖北文理学院新闻系为例》,《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
[62]王瑜、唐毅、俞雷:《从市场需求探析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今传媒》,2013年第7期。
[63]姜巍:《再议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教育改革》,《今传媒》,2013年第7期。
[64]肖灿:《全媒体时代新闻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刍议》,《太原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65]王建珂:《实践:当前新闻教育的短板》,《青年记者》,2013年第18期。
[66]戴姝英:《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人才需求及培养》,《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67]陈作平:《培养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子牛杯”社会调查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68]李敏霞:《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套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69]冯广圣:《媒体转型期的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教育问题与对策——以玉林师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为例》,《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70]潘新:《“工作室培养模式”如何创新新闻实践教学——一名新闻教育者的思考与探索》,《中国记者》,2013年第6期。
[71]刘绍芹:《融媒体时代新闻传媒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路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10期。
[72]万志全:《新闻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细节探究》,《青年记者》,2013年第15期。
[73]胡远珍:《通识性的专业教育:新闻教学改革新思维》,《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年第3期。
[74]王杨:《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新闻教育面临的二元选择——美国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的启示和思考》,《中国报业》,2013年第10期。
[75]刘赞、王宏:《全媒体背景下新闻学人才培养重点》,《青年记者》,2013年第14期。
[76]郑琨、郭雅静:《高校新闻学专业与媒体城市文化共建模式的可行性探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77]王继发:《融媒体背景下我国新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闻传播》,2013年第5期。
[78]董小玉、何健:《全球化·数字化·融合化——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三个关键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79]冯广圣:《新闻专业教育中的科学·操作·伦理导向检视》,《新闻知识》,2013年第5期。
[80]刘祥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来自新闻教育第一线的探索——评〈新闻教育改革论〉》,《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第4期。
[81]吴信训:《新媒体时代传媒及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考量》,《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4期。
[82]张瑜烨、杨海洋:《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起点及研究进程》,《当代继续教育》,2013年第2期。
[83]马嘉:《媒介融合时代的日本新闻教育特色分析》,《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4期。
[84]李红祥:《是实务,还是理论?——媒介融合时代传播科技教育的反思》,《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85]倪宁、谢天武:《从两重到双跨:论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三种关系》,《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4期。
[86]金册、李妮:《融媒时代的新闻教育改革》,《现代视听》,2013年第4期。
[87]潘祥辉:《“附属医院”模式:传媒类院系校园媒体实践平台建设新探》,《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88]赵博、滕超:《中美新闻职业化教育比较研究》,《成功(教育)》,2013年第7期。
[89]王菲:《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经验、问题与路径》,《今传媒》,2013年第4期。
[90]张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研究述评》,《中国报业》,2013年第6期。
[91]郭薇薇:《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青年记者》,2013年第8期。
[92]刘海贵、张帆:《美日新闻教育及变革对中国的启示》,《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3期。
[93]李梅:《“创业新闻学”:新媒体生态系统中新闻教育的新尝试》,《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第3期。
[94]林渊渊:《从隐性知识的视角看“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教论坛》,2013年第3期。
[95]王漱蔚:《媒介融合趋势下高校新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学术界》,2013第S1期。
[96]赫牧寰:《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改革的思考》,《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97]丁梅、闫月英:《“密苏里方法”的本土化与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闻知识》,2013年第3期。
[98]初广志、李晨宇:《中国的新媒体营销教育:挑战及对策——基于广告学专业教师的调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99]李勇、郭煜、董闽红:《对当前高校新闻教育育人机制的一些思考》,《新闻知识》,2013年第3期。
[100]雷跃捷:《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成就和问题》,《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01]刘春侠:《新媒体背景下对地方本科院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102]陈文敏:《专业综合改革视阈下的地方高校新闻学教育思考》,《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03]李涛、乔培基、张云:《试论我国高校体育传播(硕士)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04]汪宴卿:《全媒体语境下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探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2期。
[105]蔡雯:《试论新闻传播的变化与新闻教育改革》,《文化与传播》,2013年第1期。
[106]高钢:《网络信息时代中国新闻教育的改革思考》,《新闻春秋》,2013年第1期。
[107]邹火明、张社宁:《广电专业合作教育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
[108]李存颉:《国外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新闻传播》,2013年第2期。
[109]缪卓群:《中国争夺世界话语权之重要任务——大学新闻教育改革探析》,《新闻传播》,2013年第2期。
[110]钟剑茜:《在“全能”与“专精”之间把握平衡——全媒体转型战略下的新闻人才培养》,《中国记者》,2013年第2期。
[111]卿志军:《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12]郭子辉、傅冕:《新闻教育应何处突围——兼谈“美国未来新闻教育计划”的启示》,《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第3期。
[113]王果:《创新高校新闻教育模式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14]李亚玲:《浅议互联网“微时代”新闻专业教育的“红利”》,《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期。
[115]邰小丽:《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教育改革的思考》,《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期。
[116]宋万林:《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路径研究——基于湖州师范学院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青年记者》,2013年第2期。
[117]杜剑峰、郑伟、徐梅香:《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第1期。
[118]颜红:《媒介融合趋势下跨媒体人才的培养》,《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1期。
[119]哈艳秋、张静、和莹:《民初新闻教育思想对当前新闻教育改革的启示》,《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期。
[120]魏少华:《密苏里模式与我国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编辑学刊》,2013年第1期。
[121]何村:《中国语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泛化与政治化倾向》,《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22]李建新:《新闻之“道”在于“求细”——丁淦林先生新闻教育思想管窥》,《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1期。
[123]韦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四大转型趋势》,《今传媒》,2013年第1期。
[124]赵琪、陈小莹、方可成、简光洲、孙磊、李良荣、张志安:《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相去有多远?——一场新闻业界与学界的对话》,《中国记者》,2013年第1期。
[125]张霆:《媒介融合发展下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26]黄桂萍、李良荣:《从毕业生就业看新闻教育的理念与模式》,《新闻战线》,2013年第9期。
4.2012年
[1]魏丹丹、朱新晓:《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
[2]钱晓文:《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青年记者》,2012年第36期。
[3]何滢:《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及拟解决的办法》,《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4]丁小燕:《高职新闻教育的困境及突围》,《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12期。
[5]叶同春:《新闻教育“四纵三横”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
[6]殷俊、柴樱芝:《论范长江新闻实践对当代新闻教育的价值》,《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第1期。
[7]李建新、王烨、乔飞:《新闻学院还是媒介集团——与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DEAN MILLS关于新闻教育的对话》,《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2期。
[8]徐晓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价值取向》,《新闻界》,2012年第1期。
[9]肖娜:《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的变与不变》,《新闻界》,2012年第2期。
[10][美]赫伯特J.甘斯、奚路阳、王哲平:《新闻业、新闻教育及民主》,《声屏世界》,2012年第1期。
[11]张广宁:《融媒时代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思考》,《青年记者》,2012年第2期。
[12]周鹏:《反思近年新闻教育的缺失与不足》,《传媒观察》,2012年第1期。
[13]郭苏:《艺术设计背景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河南教育(中旬)》,2012年第2期。
[14]罗朋:《媒介融合与陕西高等新闻教育的变革应对》,《榆林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5]田雷:《全媒体时代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建设思路——以黑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为例》,《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年第2期。
[16]汪健:《论新闻教育与新闻人公共服务意识的培养》,《黄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7]季涓:《新媒体语境下宁夏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10期。
[18]徐君康:《广告专业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2期。
[19]刘磊:《创新型广告人才培养探究》,《新闻界》,2012年第3期。
[20]樊水科:《论理工院校新闻专业的通识教育——以清华、复旦、华中科技三所院校为例》,《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2期。
[21]刘贞:《“大媒介时代”语境下的人才战略以及新闻教育面对的困境》,《新闻知识》,2012年第1期。
[22]何李新:《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人文教育的若干思考》,《东南传播》,2012年第2期。
[23]苏林森:《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2000年以来新办院系为例》,《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第2期。
[24]蒋舟遥:《媒介大融合时代,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探讨》,《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25]李南:《“融合教育”观下的新闻教育改革》,《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5期。
[26]黄丹:《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新闻知识》,2012年第2期。
[27]万萍:《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应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新闻知识》,2012年第2期。
[28]贾菁:《论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中国报业》,2012年第6期。
[29]李建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趋势探讨》,《编辑之友》,2012年第3期。
[30]郜书锴:《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的三重境界与两个样本》,《东南传播》,2012年第4期。
[31]刘星河:《全媒体时代广告教育新模式建构》,《中国广告》,2012年第2期。
[32]徐文松、杨涛:《论现代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建构》,《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33]张顺军、阳秀梅:《论以全媒体记者为培养目标的新闻教育实践体系建构》,《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4期。
[34]何江:《具有民族特色的广播电视艺术教育探索——以广西广播电视艺术人才培养为视角》,《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
[35]郝翊菡:《如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传媒人才》,《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第6期。
[36]孙肇伦:《当代广告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新闻知识》,2012年第4期。
[37]邢丽梅:《媒体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新闻知识》,2012年第4期。
[38]丁立梅、周秦玉、徐思、王娟:《民办高校新闻传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闻知识》,2012年第4期。
[39]骆正林:《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思考》,《现代视听》,2012年第2期。
[40]张霆:《媒介融合发展与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走向》,《今传媒》,2012年第4期。
[41]杨伟、张启亮:《新转型时期的广告设计教育探析》,《大众文艺》,2012年第8期。
[42]易奇志:《开展跨界合作 培养高质量广告学专业人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3]包扬:《略论少数民族新闻人才的培养》,《中国民族》,2012年第5期。
[44]徐玉红、陈迎:《市场视角下应用型广告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第4期。
[45]施州:《我国广告教育的五大弊病》,《新闻传播》,2012年第3期。
[46]贺明华、林忠:《中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课程比较》,《东南传播》,2012年第5期。
[47]陈洪友:《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基层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文学教育(下)》,2012年第5期。
[48]向淑君:《自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路径探析》,《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15期。
[49]吴廷俊、王大丽:《从内容调整到制度创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出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
[50]申帅芝:《广西高校广告教育现状及出路》,《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51]王冬杰:《浅议当代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中国报业》,2012年第12期。
[52]潘祥辉、王武林:《依仁游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实践——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五人谈》,《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53]田瑛、李忠春:《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2期。
[54]汪开庆、张雯:《广告教育中的危机和可能性》,《创意与设计》,2012年第3期。
[55]印兴娣:《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刍议》,《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8期。
[56]王玮:《开放教育广告专科教育现状与对策》,《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57]马海霞:《泛媒体时代的新闻学教育改革探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7期。
[58]高山冰:《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59]杨清波:《模式建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公共关系学PPCA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第6期。
[60]殷倩:《从“报纸学”到“传媒学”——以莱比锡大学为例看德国新闻学教育》,《新闻知识》,2012年第7期。
[61]史安斌:《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短板”与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闻界》,2012年第14期。
[62]薛双芬:《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63]王灿发、郭英:《当代中国新闻教育困境之思考》,《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1期。
[64]牛炳文、王春玲:《探析当前新闻学教育专业的矛盾》,《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2期。
[65]肖海闽、龙强:《大学传媒教育的困境和策略——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第6期。
[66]杨鹏:《敢问路在何方——探索传播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第6期。
[67]张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两大困境》,《新闻界》,2012年第12期。
[68]周根红:《美国财经新闻教育模式与特点》,《青年记者》,2012年第18期。
[69]王晓乐:《民国时期经济新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中国出版》,2012年第12期。
[70]邓绍根:《中美新闻教育交流的历史友谊——密苏里新闻学院支持燕大新闻学系建设的过程和措施探析》,《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6期。
[71]宋昭勋、张美凤:《美国财经新闻发展及教育培训模式》,《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6期。
[72]蔡斐:《法制新闻人才培养的检讨与修正》,《青年记者》,2012年第17期。
[73]刘俊:《文化·传媒·青年:台湾传媒教育开路人郑贞铭的教育观》,《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74]贾敏:《走出象牙塔:精英理念与新闻教育的互动和实践——以哈佛尼曼新闻教育项目为中心的考察(1937—1948)》,《新闻大学》,2012年第3期。
[75]潘祥辉、孙志刚:《务实创新:媒介融合时代的美国新闻教育及其启示——访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博士(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76]贠娜:《高职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知识经济》,2012年第11期。
[77]雷小毅:《携理念与时俱进 倾思想铸就华章——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今传媒》,2012年第6期。
[78]武欣博:《谈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途径》,《今传媒》,2012年第6期。
[79]李习文:《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5期。
[80]史安斌:《全球·全民·全媒: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的路径与前景——以新闻传播大变局中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为例》,《新闻界》,2012年第10期。
[81]史红梅:《浅析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的新闻人才培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82]李锦云:《学术交流与信息共享——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联合办学的形式与特点研究》,《新闻知识》,2012年第5期。
[83]杨莹:《陕西省理工科院校新闻教育特色化的进路》,《今传媒》,2012年第4期。
[84]陈力丹:《新闻传播学面临传播科技的急速变化》,《新闻记者》,2012年第4期。
[85]黄伟:《“大新闻理念”在进行新闻教育时的建立》,《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86]牛炳文、王春玲:《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过程中对话机制的建构》,《编辑之友》,2012年第3期。
[87]王喜严:《浅析信息传播新趋势及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出路》,《新闻知识》,2012年第3期。
[88]范以锦、世笑瑾:《传媒新生代,如何叩开职场大门?新老传媒人关于新闻学生就业的“微对话”》,《新闻实践》,2012年第3期。
[89]刘贺、马文波:《解析高校传媒专业的传媒伦理教育》,《新闻界》,2012年第4期。
[90]王媛:《两岸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以播音员主持人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5期。
[91]辛欣:《美国新闻教育思想的源流与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92]贺明华:《国内三种新闻教育模式比较》,《皖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93]詹秀华:《论独立学院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今传媒》,2012年第2期。
[94]孙韵:《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在新闻学中的构建》,《今传媒》,2012年第2期。
[95]李习文、周庆安:《底蕴涵养与路径整合——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培养三种模式评析》,《中国记者》,2012年第2期。
[96]何静:《应用型高校新闻专业教师素养的培养策略》,《青年记者》,2012年第2期。
[97]王鲁美:《媒介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探讨》,《前沿》,2012年第2期。
[98]黄东英、吕波:《合力制约下的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新闻界》,2012年第2期。
[99]杨斌成:《融合新闻环境对传媒人才培养的影响》,《传媒观察》,2012年第1期。
[100]章戈浩、张磊:《英国媒介教育的学术地形图》,《青年记者》,2012年第1期。
[101]吴佳:《高职广告教育反思》,《艺术教育》,2012年第1期。
5.2011年
[1]杨琴、严健峰:《中国传播学教育的背离与回归——从中美传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谈起》,《东南传播》,2011年第12期。
[2]佟利平:《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24期。
[3]宝辉、张雅明、王秋菊:《从新闻学子调查看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两届本科毕业生为例》,《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徐宁:《全媒体新闻时代新闻教育软实力的培养》,《新闻窗》,2011年第6期。
[5]杨施敏:《电视新闻类专业教育困境与思考》,《大众文艺》,2011年第24期。
[6]康初莹:《基于本土市场需求的地方高校广告教育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36期。
[7]樊水科:《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分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4期。
[8]梁长荣:《师徒制对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2期。
[9]顾黎:《着眼军事新闻传播力提升 深化军事新闻教育改革》,《军事记者》,2011年第12期。
[10]于德山:《媒介融合背景下美国新闻传播教育面对的挑战与对策》,《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
[11]周晓艳、周红雁:《关于西藏地区藏汉双语新闻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12]王忠国、贺琛琛:《探索高校本科新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13]张建中:《让新闻重归社区:大众自我传播时代的新闻教育》,《新闻界》,2011年第9期。
[14]罗朋:《顺应融合趋势 走法新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法制新闻教育价值定向与目标定位探析》,《新闻界》,2011年第9期。
[15]高婷、李俊:《媒介融合时代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
[16]徐文松:《谈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技术教育》,《职教论坛》,2011年第35期。
[17]刘勇:《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图”——试论1978年以来新闻写作教材的嬗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18]杨博:《对外新闻教育中的外语教学模式》,《对外传播》,2011年第12期。
[19]胡新桥:《地方院校广告教育与业界的互动思考》,《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20]李峻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21]周玉俊、陈娟:《现代传媒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探析》,《中国报业》,2011年第22期。
[22]张莹、付瑞雪:《浅析传媒变革时期的人才培养》,《中国报业》,2011年第22期。
[23]张巍:《培养复合型人才 应对新媒体挑战》,《中国报业》,2011年第22期。
[24]王君超:《融合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实施与对策——香港公立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经验》,《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11期。
[25]邓绍根:《民国新闻教育先行者柏德逊和〈中国新闻业〉探析》,《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11期。
[26]张合斌:《广告学专业本科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环境构建及实践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33期。
[27]王渊明:《积极探索卓越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第11期。
[28]李永凤:《小议电视新闻专业理想教育的途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11期。
[29]邹军:《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变革的逻辑与路径》,《当代传播》,2011年第6期。
[30]万萍:《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新闻知识》,2011年第11期。
[31]田力、赵岚:《建构环境记者培养的新机制——高等院校环境记者双学位培养模式探索》,《新闻界》,2011年第8期。
[32]牛犇、骆正林:《美国传媒产业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现代视听》,2011年第11期。
[33]吴文瀚:《多元化背景下的现代广告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32期。
[34]黄晓琴:《试论全球化语境下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新闻世界》,2011年第11期。
[35]马晓晴:《论高校外语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36]张昆:《浅谈如何培养优秀的传媒人才》,《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1期。
[37]柳溪、刘琛:《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11期。
[38]黄瑚:《丁淦林教授与新闻教育》,《新闻记者》,2011年第11期。
[39]樊水科:《理工院校新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今传媒》,2011年第11期。
[40]罗永雄:《浅议地方普通高校新闻专业的发展路径》,《今传媒》,2011年第11期。
[41]于斌:《知行合一:高校新闻教育之意蕴》,《学术交流》,2011年第11期。
[42]张梅珍:《谈理工科院校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路径》,《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21期。
[43]孟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育变革》,《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44]黎妙娟、范以锦:《新闻专业毕业生:除了媒体还可去哪儿?——媒体低就业率背景下的新闻教育出路》,《中国记者》,2011年第11期。
[45]赵晓红、刘术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可持续发展”广告人才——谈高职广告教育的人文素质问题》,《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46]奚路阳、王哲平:《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的改革》,《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0期。
[47]王翎、罗朋:《媒介融合背景下陕西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进行改革的可操作性建议——以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教学层次为例》,《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48]张江南:《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49]李军林:《产学研并重的广告人才培养新路径》,《传媒观察》,2011年第10期。
[50]赵琼:《数字时代广告学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新闻世界》,2011年第10期。
[51]辛济:《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矛盾——新浪微博上的一场讨论》,《新闻记者》,2011年第10期。
[52]胡正荣、李巧针:《应对产业发展新形势 培养新型传媒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19期。
[53]刘琼秀、邹迎九:《试论广西高校新闻传播创新人才的培养》,《东南传播》,2011年第9期。
[54]殷俊、何芳:《试论广播电视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实践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第9期。
[55]陈岩:《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新闻教育的双重形态》,《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第9期。
[56]张嘉静:《传媒业人才资源与培养模式》,《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8期。
[57]路金辉:《中国新闻教育理念的流变》,《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58]伍顺比、董小玉:《多元与特色:新闻传播学实践人才培养的审思——基于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9期。
[59]王葆慧:《全面整合式教育模式——全媒体时代广告教育的必然选择》,《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60]常民强:《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闻知识》,2011年第9期。
[61]郑苏文:《高校新闻专业通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
[62]唐励:《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成教类新闻人才培养的思考》,《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63]陈娜:《数字传播环境下我国广告教育的理念创新》,《新闻世界》,2011年第9期。
[64]车英、闵端、曾芳:《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新闻改革的新十大趋势》,《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5期。
[65]张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与困惑》,《新闻与写作》,2011年第9期。
[66]洪丽:《美英新闻传播教育与我国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16期。
[67]夏颖:《媒介整合与中国新闻教育改革认知误区》,《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第4期。
[68]周华清:《美日广告教育模式比较研究》,《中国出版》,2011年第16期。
[69]朱清河:《市场化趋势下高校新闻教育改革价值取向的反思》,《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8期。
[70]陈俊妮、陈俊峰:《职业行为体系与教育体系:关于新闻教育的十个核心问题》,《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8期。
[71]贺明华:《论美国新闻教育模式的形成及价值》,《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8期。
[72]唐励:《欠发达地区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6期。
[73]许椿:《锻造后备军 中国广告高等专业教育与人才发展方向》,《广告人》,2011年第8期。
[74]许椿:《中国大学广告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导向》,《广告人》,2011年第8期。
[75]黄升民:《关于广告学专业三个关键问题的思考》,《广告人》,2011年第8期。
[76]郑杰、叶松:《广告摄影教育特点与系统教育模式建构》,《新闻传播》,2011年第8期。
[77]丁俊杰、杨旭东:《基于学术分途的新闻教育哲学探索》,《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8期。
[78]樊水科:《理工院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新闻知识》,2011年第8期。
[79]张立勤:《实现从学科培养模式到社会需要模式的转型——高校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新闻界》,2011年第5期。
[80]言靖:《论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新闻界》,2011年第5期。
[81]郑晓华、杜娟:《安徽地方本科高校新闻教育现状及困境》,《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82]樊东宁:《地方院校广告教育改革的师资培养》,《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5期。
[83]董世斌:《河南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23期。
[84]孙肇伦:《广告专业“项目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23期。
[85]陈培爱:《数字化时代中国广告教育改革的思考》,《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年第4期。
[86]李文冰:《全媒体视角下传媒教育的问题与转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87]刘品然:《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8期。
[88]方八容:《试析我国教育传播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东南传播》,2011年第7期。
[89]刘丽娟、白生良:《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形成探析》,《东南传播》,2011年第7期。
[90]于丰泽:《从专业新闻到新闻专业——浅析新媒体时代国内新闻专业教育》,《青年记者》,2011年第21期。
[91]刘艳凤、袁新洁:《成舍我兴办新闻教育事业的动因及其教育理念》,《求索》,2011年第7期。
[92]彭爱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4期。
[93]梁长荣、陈李龙:《注重新闻专业的实践教育》,《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4期。
[94]金石、宋慧莹:《关于民族新闻理论教育的几点思考——以西藏新闻理论教育为例》,《西藏教育》,2011年第7期。
[95]李芒、徐会:《媒介融合情境下新闻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青年记者》,2011年第20期。
[96]郑晓华:《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的路向》,《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97]朱清河:《论永恒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启示》,《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98]郑保卫:《中国特色新闻教育的经验及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99]时统宇:《传媒批评与传媒教育》,《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100]雷跃捷:《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101]邓文卿:《旗帜与方向:中国特色传媒教育的经验与思考研讨会综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102]段勃:《中美两国新闻学教育比较研究》,《当代传播》,2011年第4期。
[103]谢婉若:《传媒教育新路径:专题讲座》,《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104]莫凡:《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人才需求与教育变革》,《理论导刊》,2011年第7期。
[105]张宴铭:《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问题》,《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3期。
[106]张昆:《中国传媒教育发展的师资瓶颈》,《新闻记者》,2011年第7期。
[107]张宏树:《媒介融合与新闻传播教育的知识体系重构》,《求索》,2011年第6期。
[108]周长根:《论数字媒体时代高职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国报业》,2011年第12期。
[109]杨天瑜:《高职新闻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交际》,2011年第6期。
[110]谭舒:《强化高校的新闻专业理念教育》,《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2期。
[111]潘雁飞:《新闻教育的传媒化教育转向趋势》,《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2期。
[112]胡鸿影:《从理论和实践看高等广告教育的内涵建设》,《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13]丁柏铨:《论新闻学的学科影响力》,《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14]王大中、王鸣捷、张雯:《探索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新路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15]朱小阳、章丽、杨晨美:《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探究》,《新闻界》,2011年第3期。
[116]王彦锐:《关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再思考》,《新闻知识》,2011年第6期。
[117]邹迎九:《广西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建设方略》,《新闻知识》,2011年第6期。
[118]雷红英、黄兵:《地方高校专业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新闻知识》,2011年第6期。
[119]姜卫玲:《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研究》,《新闻界》,2011年第4期。
[120]李爱哲:《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的探讨》,《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7期。
[121]李谢莉:《中国少数民族新闻教育70年回顾与展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122]汤晓芳:《媒介融合环境下广告教育革新的空间维度》,《传媒观察》,2011年第6期。
[123]徐艳琴:《我国广告教育状况调查报告》,《青年记者》,2011年第15期。
[124]王飞:《当前我国新闻学本科教育困境与突围之路》,《东南传播》,2011年第5期。
[125]翟光勇:《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新闻教育研究现状分析》,《东南传播》,2011年第5期。
[126]丁伟、邱平、邓伟:《南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新闻教育发展探论》,《东南传播》,2011年第5期。
[127]王莹:《我国新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电影评介》,2011年第10期。
[128]雷桥:《平面广告教育现状的得失》,《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129]王健:《融媒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编辑之友》,2011年第5期。
[130]王飞:《从大众传媒美育功能看传媒人才培养改革》,《新闻知识》,2011年第5期。
[131]田中阳:《使命和责任——对新闻传播学科通识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32]曾振华、李铁锤:《全媒体时代广告教育的师资培养》,《当代传播》,2011年第3期。
[133]方雪琴:《内容生产的变革与新闻教育的转型》,《当代传播》,2011年第3期。
[134]胡沈明:《记者社会地位变异与新闻教育变革》,《传媒观察》,2011年第5期。
[135]凯赛拉·穆塔力甫:《对新疆新闻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新闻世界》,2011年第5期。
[136]常江:《从梅迪尔新闻学院改名看美国传统新闻教育的变化》,《中国记者》,2011年第5期。
[137]白嗣新:《高校新闻教育中对出镜人才的培养》,《新闻窗》,2011年第2期。
[138]王金红:《媒介融合视野下的新闻教育改革》,《新闻窗》,2011年第2期。
[139]申利娜:《新媒体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青年记者》,2011年第11期。
[140]张晓静:《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对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院系教师的抽样调查为例》,《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41]高慧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根本》,《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42]彭爱萍:《中国内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43]鲁景超:《关于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写给“纪念人民广播播音七十年”》,《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44]王飞:《从知情意角度探讨新闻教育改革之方向》,《新闻知识》,2011年第4期。
[145]胡建斌:《找准高校广告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发展思路》,《传媒观察》,2011年第4期。
[146]李希光:《中国新闻教育出路在何方?》,《新闻与写作》,2011年第4期。
[147]高山:《关于兵团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
[148]王军,范东升:《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6期。
[149]陈秀云:《知行合一创新新闻教育》,《记者摇篮》,2011年第3期。
[150]孙玉双、刘兆一:《高校新闻院系改革新闻教育的途径》,《记者摇篮》,2011年第3期。
[151]邓建国:《培养三种核心能力: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课程设计的新思路》,《新闻大学》,2011年第1期。
[152]倪宁:《面对媒介融合的新闻教育创新》,《中国记者》,2011年第3期。
[153]石本秀、张超、宋玲:《“全能记者”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中国记者》,2011年第3期。
[154]刘宏:《我们的新闻教育出了什么问题》,《青年记者》,2011年第6期。
[155]黄东英:《略论台湾早期的新闻教育》,《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4期。
[156]王慜:《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人才培养》,《青年记者》,2011年第5期。
[157]吴锋、张先龙:《扩张还是紧缩: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规模的审思——基于2010年新闻传播学博士招生信息的统计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58]陈蕾、卢静:《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59]邹火明、胡芬:《全媒体背景下市县级传媒与新闻教育的发展——“市县级媒体人才需求与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研讨会”透视》,《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160]陈文敏:《媒介融合前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育审思》,《学理论》,2011年第4期。
[161]刘劲松:《试析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人才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2期。
[162]王文娟:《对当前传媒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考——访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陈兵教授》,《今传媒》,2011年第2期。
[163]耿文静、李淼:《新闻教育要建立“大新闻观念”——访〈渤海大学学报〉主编林喦教授》,《今传媒》,2011年第2期。
[164]林如鹏、侯东阳:《全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转型方向》,《中国记者》,2011年第2期。
[165]曾晓渊:《新闻教育必须与新闻学科错位》,《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66]郭晶:《河南省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现状研究》,《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67]刘婷:《国外新闻传播学教育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启示》,《东南传播》,2011年第1期。
[168]易文:《革新时期的越南新闻教育:改革与探索》,《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期。
[169]杨成杰、严功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对策思考——2010年全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年会会议综述》,《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第1期。
[170]陈世华:《美国传播学院系设置初探》,《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第1期。
[171]朱清河:《高校新闻教育的“道器”之辩》,《当代传播》,2011年第1期。
[172]谭平剑:《试论我国新闻伦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重构》,《传媒观察》,2011年第1期。
[173]李彬:《难忘范敬宜对新闻教育事业的贡献》,《中国记者》,2011年第1期。
6.2010年
[1]周华清:《美国广告教育对我国广告人才培养启示》,《东南传播》,2010年第12期。
[2]汪露:《论普利策的新闻教育理念》,《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2期。
[3]徐泓:《新闻教育要加强职业价值观培养》,《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2期。
[4]尹鸿:《全球对比下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性》,《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2期。
[5]康秀平:《要重视新闻采写编能力的培养》,《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4期。
[6]马琳娜:《浅谈广告职业教育》,《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7]王嘉瑶、陈培爱:《中国广告学教育的开拓者——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广告》,2010年第12期。
[8]王晓乐:《全国财经新闻专业本科教育调查报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
[9]尚京华:《适应媒介融合趋势,培养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
[10]肖燕怜:《新时期新闻教育理念初探》,《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1]焦若薇:《社会文化发展与新闻创新人才培养》,《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2]张举玺:《俄罗斯当代传媒与新闻教育发展》,《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6期。
[13]卿志军:《媒介融合形势下 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新闻人才》,《新闻知识》,2010年第12期。
[14]肖珊:《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实践意蕴》,《新闻知识》,2010年第12期。
[15]裴常山:《高校广告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16]李芳、刘红霞、高萍:《全媒体时代体育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17]张芬芳:《广告教育本土化之探讨》,《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S1期。
[18]孙琳:《网络时代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今传媒》,2010年第12期。
[19]郑亚楠:《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与实践的对接》,《中国记者》,2010年第12期。
[20]李希光:《汪道涵把新闻教育推向对外传播大舞台》,《对外传播》,2010年第12期。
[21]王文利:《我国广播电视教育的四个历史时期》,《东南传播》,2010年第11期。
[22]蔡之国:《在开放中进行新闻教育》,《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23]吴闻莺:《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11期。
[24]许楚:《建国前中国新闻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研究》,《新闻世界》,2010年第11期。
[25]薛双芬:《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学理论》,2010年第32期。
[26]孙宜君、刘进:《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
[27]刁生虎、郑世明:《传媒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理据》,《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
[28]邓涛:《中外媒介融合教育的现状与思考》,《现代视听》,2010年第11期。
[29]史雅娟:《论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途径》,《新闻知识》,2010年第11期。
[30]黄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当代传播》,2010年第6期。
[31]周立华:《经济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当代传播》,2010年第6期。
[32]田中阳:《对新闻传播专业通识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兼对梅贻琦先生〈大学一解〉的解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第6期。
[33]邱沛篁:《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1期。
[34]张昆:《略论传媒教育的十大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1期。
[35]田中阳:《对新闻传播专业德性教育的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1期。
[36]王明华:《“四个有机统一”促高校新闻教育改革》,《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11期。
[37]潘雁飞:《着眼传媒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
[38]高钢:《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推进中国新闻教育改革》,《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0期。
[39]蔡雯:《以新闻教育改革推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0期。
[40]张举玺:《高校新闻教学要突出德育为先——对加强和改进新闻传播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41]张晓静:《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0期。
[42]郭海鹰:《网络编辑人才媒介素养培育初探》,《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10期。
[43]赵惠霞:《广播电视新闻教育中的创新思维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44]戎青、郑丽勇:《广告教育的焦虑:2010广告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45]刘洁:《专业硕士: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大变局》,《新闻前哨》,2010年第10期。
[46]童兵:《为高层次新闻人才培养拓宽路径——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期待》,《新闻前哨》,2010年第10期。
[47]郑保卫:《实施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构想与思考》,《新闻前哨》,2010年第10期。
[48]徐泓:《新闻传播教育未来的大趋势》,《新闻前哨》,2010年第10期。
[49]张昆:《从单一模式向双轨体制过渡——中国传媒研究生教育的重大转型》,《新闻前哨》,2010年第10期。
[50]黄东英:《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新闻学科建设》,《新闻界》,2010年第5期。
[51]赖小萍、高源、韦曦、李思:《基于学生需求的地方院校广告教育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9期。
[52]沈剑虹:《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抽样调查与思考》,《新闻界》,2010年第5期。
[53]刘隽:《数字时代广告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大众文艺》,2010年第19期。
[54]黄蜜:《重庆广告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新闻知识》,2010年第10期。
[55]陈明:《通识教育是解决新闻本科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媒体时代》,2010年第10期。
[56]邓涛:《中外媒介融合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媒体时代》,2010年第10期。
[57]蔡雯、罗雪蕾:《新闻院校如何培养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由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谈话引发的思考》,《新闻记者》,2010年第10期。
[58]张立勤:《高校培养财经新闻人才的创新之道》,《青年记者》,2010年第27期。
[59]魏星:《独立学院应用型广告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东南传播》,2010年第9期。
[60]马嘉:《中日新闻教育的发生学研究——文化比较的视角》,《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61]万婧:《哈萨克族新闻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62]常启云:《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探析》,《河南教育(中旬)》,2010年第9期。
[63]张昆:《媒介转型对新闻教育的挑战》,《今传媒》,2010年第9期。
[64]童兵、黄奇萃:《中国新闻教育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中国记者》,2010年第9期。
[65]孙凤毅:《新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中国记者》,2010年第9期。
[66]黄雯:《新闻传播学专业“需求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第17期。
[67]罗华:《浅论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新闻专业教育的三个维度》,《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68]蒋忠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新闻窗》,2010年第4期。
[69]唐颖、王鹏:《基于高校广告专业教育理念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16期。
[70]郭光华、侯迎忠:《新闻传播类专业通识教育实证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社科纵横》,2010年第8期。
[71]匡文波,孙燕清:《美国新媒体专业教育模式分析及对中国的借鉴》,《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
[72]霍华民、牛桂卿、王秋、王冬梅、姜伊昌:《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培养计划研究》,《北方经贸》,2010年第8期。
[73]陈培爱、杜艳艳:《五四时期广告教育与广告学研究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4期。
[74]田萱:《西部地方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闻知识》,2010年第8期。
[75]岳红记、张仙丽:《我国广告人才的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新闻知识》,2010年第8期。
[76]汤天甜:《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8期。
[77]剡根会:《对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新闻教育的思考——从四川大学新闻系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说开去》,《东南传播》,2010年第7期。
[78]赵继光:《职业化教育:地方理工科高等院校新闻教育的出路》,《东南传播》,2010年第7期。
[79]单波、陆阳:《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80]廖声武:《新闻教育如何应对传媒的变革》,《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81]聂远征:《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型编辑人才培养》,《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82]杨翠芳:《媒介素养教育与新闻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83]李缨、黄基秉:《借力法学教育培养传媒人才的思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7期。
[84]孟勇:《新闻专业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创新》,《青年记者》,2010年第20期。
[85]廖卫华:《新闻教育要注重提升媒介信息素养》,《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6期。
[86]赵巍、彭焕萍、白贵:《媒体融合视野下的新闻教育改革》,《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4期。
[87]陈浩:《论广告教育的价值链重塑》,《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4期。
[88]褚廷有:《创新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89]莫扬、孙昊牧:《中美高校科技新闻人才培养比较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90]乔均:《创新中国广告教育的广告教育家》,《广告人》,2010年第7期。
[91]张毓强、尚京华、唐艾华:《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历史沿革》,《当代传播》,2010年第4期。
[92]王天铮:《美国大学的T型教育模式研究——以美国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为例》,《当代传播》,2010年第4期。
[93]钟克勋、徐希平:《传媒新格局下的民族新闻教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期。
[94]陶格图:《内蒙古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现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期。
[95]陶达嫔、范以锦:《传媒教育的分类分层分级值得探索——泛媒体化背景下的传媒教育探讨》,《今传媒》,2010年第7期。
[96]沈正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东南传播》,2010年第6期。
[97]赵圣健:《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专业新闻教育的时代走向》,《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98]艾美华:《传媒差异化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99]周丽:《高校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00]查灿长:《美日广告教育模式简析》,《新闻界》,2010年第3期。
[101]吕一品:《美国新闻教育的理念与启示》,《传媒观察》,2010年第6期。
[102]薛敏芝:《知识传播与广告教育的多重架构——西方广告社会组织及其作用的考察》,《广告大观(理论版)》,2010年第3期。
[103]王建磊:《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体融合教育考察记》,《新闻记者》,2010年第6期。
[104]张昆:《新闻教育应坚持人文精神的主基调》,《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6期。
[105]刘丹凌:《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设置与培养模式探微》,《中国记者》,2010年第6期。
[106]闵阳:《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07]刘山河:《从传播学“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视角试析高等教育理论——以西安外事学院高职新闻教育为例》,《新闻知识》,2010年第5期。
[108]郭颖:《工科院校广告专业教育的竞争及发展》,《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9期。
[109]隋丽、赵嫱:《关于高校新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10]成连虎:《试析媒介融合趋势下网络编辑专业的新闻教育》,《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111]樊文强、雷庆:《试论网络教育的高等教育价值》,《江苏高教》,2010年第3期。
[112]程忠良:《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不可或缺的四种能力培养》,《今传媒》,2010年第5期。
[113]陈栋:《传媒教育要满足业界需求 更要顺应社会期待——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今传媒》,2010年第5期。
[114]杨红莉、张海馨、田建恩:《论新升本科院校传媒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衡水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15]操慧:《从“大教育观”看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走向》,《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4期。
[116]郑苏晖、孔清溪:《广告教育:变革期的反思》,《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17]范以锦、陶达:《最新媒体教育:技术与理念并举》,《新闻战线》,2010年第4期。
[118]唐艾华、尚京华、路永民:《国际传播人才教育类型与阶段刍议》,《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19]温洪泉:《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初探》,《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20]言靖:《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素质培养》,《新闻知识》,2010年第4期。
[121]邓伟:《对本科阶段新闻传播专业文学教育的教改思考》,《新闻界》,2010年第2期。
[122]陈长松:《论思辨能力在新闻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新闻界》,2010年第2期。
[123]李明文:《人才培养:现代新闻教育的核心问题》,《电视时代》,2010年第4期。
[124]李世举:《关于民族院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7期。
[125]李明文:《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东南传播》,2010年第3期。
[126]罗兵、王志永:《技工·通才·专才——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东南传播》,2010年第3期。
[127]陈相雨、卫欣论:《“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途径》,《东南传播》,2010年第3期。
[128]莫扬:《我国科学新闻人才要求与高校培养模式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29]林溪声、温潇:《理念、目标、对策: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教育——“全球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综述》,《新闻大学》,2010年第1期。
[130]吴志文:《传播学教育之冷思考》,《社科纵横》,2010年第3期。
[131]曾建雄、曾俊、邓文艳:《新闻传播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危机与转机——关于变革国内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思考》,《现代传播》,2010年第3期。
[132]王志国:《地方院校广告教育之我见》,《新闻传播》,2010年第3期。
[133]王宏昌:《陕西媒体与新闻院校互动模式探析》,《新闻知识》,2010年第3期。
[134]樊水科:《理工科院校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反思》,《新闻知识》,2010年第3期。
[135]彭静:《新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新闻传播》,2010年第3期。
[136]单波、陆阳:《媒介融合与新闻传播教育的“融合”》,《新闻记者》,2010年第3期。
[137]李明德,庞瑞,付晓庆:《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思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38]齐辉、王翠荣:《燕京大学新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教育评论》,2010年第1期。
[139]娜仁图雅,包金山:《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初探》,《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40]韩丛耀:《多层次 实战型 社会化培养复合型传媒人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第2期。
[141]程素琴:《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与未来——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42]金璐:《论新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新闻传播》,2010年第2期。
[143]李忠昌、李清霞:《新闻教育改革的现实选择》,《新闻界》,2010年第1期。
[144]田蕾:《草根传播时代的到来与新闻传播教育的价值取向》,《中国商界》,2010年第2期。
[145]刘勇:《地方本科院校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与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46]陈红艳:《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人才培养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5期。
[147]倪万、郑丽丽、郑训佐:《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反思》,《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
[148]陈羽峰、靖鸣:《广西新闻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创新及新闻教育前景展望》,《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49]齐辉、王翠荣:《试论民国初年中国新闻人才的培养特色——以燕京大学新闻系为中心》,《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期。
[150]马自泉:《应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51]董晓娟:《新闻传播专业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新闻知识》,2010年第1期。
[152]庞晓虹:《以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新闻教育质量》,《新闻知识》,2010年第1期。
[153]孙晓红:《陕西新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新闻知识》,2010年第1期。
[154]苏艳丽:《试论职业教育理念对新闻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新闻知识》,2010年第1期。
[155]曹爱民:《广西新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探析》,《新闻知识》,2010年第1期。
[156]张立春:《社会转型期俄罗斯的新闻教育透视》,《新闻知识》,2010年第1期。
[157]郝雨:《新世纪新闻学的体系重建与学派拓展》,《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58]范龙、张荣:《公民新闻时代新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当代传播》,2010年第1期。
[159]李春梅:《对广告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传媒观察》,2010年第1期。
[160]田秋生:《通识教育打造媒体精英——复旦、清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考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期。
(撰稿人 陶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