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我国外语外贸院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特征
我国外语外贸院校新闻传播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长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产出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概括而言,我国外语外贸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过程,呈现出如下基本特征:
1.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凸显国际化特色
纵观我国各大外语外贸类院校创办的新闻传播学院,由于其学校本身具有的国际化特色,学院建院伊始都非常强调国际化办学理念。这种理念首先表现在学生的国际化,通过与国外新闻院校、媒体机构联合办学,使学生获得赴国外交换、交流学习以及实习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接受国外学生到国内进行交流学习。其次,还表现在师资队伍的国际化,通过大量引进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师资,或直接引进国外师资,或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学习,以提升学院教师队伍国际化的水平。最后,还表现在教学科研活动的国际化,不仅有全英、双语教学,还开设大量引自西方的国际化专业课程。另外,通过积极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或鼓励师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已与英国博尔顿大学合作开展“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项目;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兰卡斯特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分校的本科层次合作项目;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1合作项目,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莎尔兹保大学合作的传媒研究生交换项目;还有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长岛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的寒暑期夏令营项目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多元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师资队伍。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国外访学的经历,如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以及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等世界一流新闻院校。同时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以及媒体专家和记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有两名长期聘请的业界客座教授,负责教授英文采写和英文评论写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西弗吉尼亚大学、俄亥俄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新闻系,台湾义守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本科生交换项目或双学位项目;与英国利兹大学、西敏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硕士1+1”合作项目,还与这些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互访交流关系。至今已有近200名师生通过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到境外交流访问学习。该校新闻学院师资队伍中具有境外学历或访学经历者占74%,常年聘有专职外教3人,从事英语新闻报道、国际传播、影像与视觉传播及其他全英课程的教学,全院从事全英教学教师超过40%。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明显,不断加强与美国和欧洲的新闻传播院校合作,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南加州大学、科罗拉多大学、迈阿密大学、马里兰大学、肯特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蒙塔纳大学,捷克英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以及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著名高校实行科研交流和师生互访,积极开拓学生海外访学、实习项目(包括“全球新闻报道”暑期实习项目),学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和短期交流人数逐年增加。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视国际交流合作,现与美国林登州立大学建立了传媒专业实践交流项目,每年选派学生赴美进行专业实习,同时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学生可参加“1+2+1”或“3+1”等联合培养项目前往这些高校学习,学院也接收国外高校学生前来学习。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香港浸会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德雷克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等10余所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本科人才互换、2+2、3+2等人才培养项目。
2.学科专业融合,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我国外语外贸类新闻传播院校第二个共同特点在于,外语外贸学科专业与新闻传播专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与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学专业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该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合式教学模式。学院目前开设课程包括英语课程、新闻专业核心课程和与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通识课程三大板块。英语课程与英语专业基本一致,要求学生毕业时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并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除“中国新闻史”、“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少数课程外,其余专业课均使用英语讲授,如“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英语报刊编辑”、“国际新闻编译”、“英语经典新闻作品评析”、“英语播音与主持”、“国际传播”、“传播学概论”、“传媒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新闻伦理”等。二是跨学科学位课程。新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如选修双专业课程,还可获得“新闻—英语双专业”证书;选修法学、外交和经济学等辅修课程,还可获得双学位证书。三是紧跟传媒技术前沿。该专业利用中外合作项目的外教师资,较早开设了全媒体新闻制作实务课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过30余年的发展,坚持探索在该校多语种环境下的“外语(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的融合创新教学和科研模式,已形成“国际型、实践型”的学科特色。在教学实践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对各专业进行定位,扬长避短,努力培养英语基础厚实、专业口径较宽、具有鲜明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各专业在英语教学上,与英语专业本科生同教材、同要求、同试卷,用英语开设部分专业课程。其中,国际新闻专业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最早设立的复合型专业学科。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专业已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最热门的学科之一。该专业学生既学习英语,又学习新闻传播的有关理论及技能,学业结束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广告学专业成立于1998年,是一个宽口径的复合型专业。学生既学习英语,又学习传播、营销、广告的理论与技能,学业结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7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专业入选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建院以来也一直探索“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新闻学与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中尝试开办全英教学班,大部分课程全英授课。同时,面向全校语言类和其他专业开设本科双学位、双专业班和辅修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还与“21世纪经济报道”合作探索“专业+外语+外贸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连续开办三届“财经新闻班”,订单式培养财经新闻报道专门人才。2010年,该院新闻学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13年又被确立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获得全国新闻传播学教学创新奖。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英语专业化、专业特色化”为办学理念,注重双语教学。新闻学课程设置涵盖“国际传播”、“英语新闻阅读”、“英语新闻听力”、“英语新闻报道与写作”、“新闻编辑”、“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传播学”、“新闻摄影”、“新闻道德与规范”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英语专业开设的财经新闻实验班,专门招收形象和气质俱佳、具有表演才能或其他特长的本科生。该专业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厚的人文素养知识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拥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用英语熟练从事经济新闻采编和报道的新闻英语专门人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开设了新闻学专业经济新闻报道方向,以培养专业的英语财经新闻从业人员。
3.“政媒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外语外贸类院校新闻传播学院普遍加强与新闻媒体、企业、政府机构等的合作共建,开展多种形式的政媒产学研合作,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用人单位输送专业对口、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强、适应多种岗位需求的优秀复合型专业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系与2010年中国日报社结成合作共建单位,2013年又与新华社组成合作共建单位,组织大量学生到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单位进行实习,使实践教学工作不断提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作共建,充分发挥双方学科和平台优势,在国际传播学院的学科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国际新闻传播师资队伍、新闻实习实训基地五个方面实施共建,共同培养专业背景复合、理论实践并重的复合型、实践性、跨文化的国际传播人才。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线媒体人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订单式培养,直接回应社会对外语类新闻人才的需求。
作为推进“上外—新华社战略合作项目”的重要内容,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立了“多语种国际新闻特色班”,以第二专业辅修的形式、面向上外小语种二年级学生招生,学生在两年内修完40个学分可获得新闻学第二专业学位(国际新闻)。
2015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又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共同组建“广外—羊晚全媒体与国际传播研究院”,研究院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合作共建“全媒体与国际传播研究院”,下设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全媒体创新实验中心、政府传播与危机管理咨询实训中心、区域形象与品牌传播咨询策划研究所、广外—羊晚新闻传播图书资料中心等分支机构,作为双方在全媒体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领域全方位合作的“政—媒—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高端智库型平台。学院还与新华网、南方网、广东电视台、香港卫视、澳亚卫视、《澳门商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等多家境内外媒体建立了实习基地和合作关系。
总体上看,我国外语外贸类院校新闻传播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各学校在原有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基础上纷纷组建学院或系,使得外语外贸类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在国家不断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国家形象与国际话语权,强化国际传播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外语外外贸类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撰稿人 侯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