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特点

2.2.3 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特点

中国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致力于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气质,在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中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1.承载国家民族事业之历史使命

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负有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稳定,捍卫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伟大政治使命。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政治色彩。

2.采用“民汉”双语(多语)教育模式

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媒介构成的双语或多语传播模式,是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最典型特征。民族院校用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或多语进行专业教育,成为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3.中国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基地

民族院校主要分布在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也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大本营,汇聚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主要专业教学和研究阵容,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基地。

4.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平台

民族院校居于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地区。新闻传播媒介必然承担民族文化传播的使命,新闻传播教育由此也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高端平台。

5.中国国家对外传播研究基地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一直是中国国家对外传播的重要支撑点。以传播中国民族地区发展为己任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必然构成中国国家对外传播的组成部分。以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的民族院校,则成为国家对外传播的基地。

6.中国本土化新闻传播创新基地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的特殊规律,是新闻传播本土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必然成为中国新闻传播本土化创新基地。

(撰稿人 周德仓 贾美娜 卞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