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5 学术研究及其成果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近十几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2003—2006)、上海市重点学科(传播学)建设项目(2006—2012)、上海市211工程“传媒产业与传媒制度”建设项目(2009—2012)、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建设项目(2010—2015)、上海市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建设项目(2013—2015)、上海市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14—2018)、上海市新闻传播高原学科建设项目(2015—2017)等,已成功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社会学科、人文科学规划项目。
在课题方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教师承担的各级各类项目超过60项,包括以下的主要项目: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视角下传播伦理从职业伦理到公民伦理的演变研究”,张咏华。
2014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4G前景下广电行业面临的竞争新格局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吴信训。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网络热点’转化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机理及临界预警建模研究”,吴小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密苏里新闻教育新范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李建新。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层次与传播机制研究”,陶建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化媒介批评教材体系创新”,郝一民。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传媒话语的意识形态策略”,赵为学。
2008年度,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联网时代欧美文化产业制度转型危机:版权体系的重构”,郑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际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研究”,郑涵。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构建电视新闻数字化传播新体系研究”,吴信训。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传媒议题设置、2008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国际化”,张咏华。
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当代西欧主要国家的传媒政策及近期转型”,张咏华。
自2000年以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点教师出版的专著有150余部,其中多有著作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奖项,诸如《中国传播思想史》(金冠军、戴元光)、《当代西方传媒制度》(郑涵、金冠军)获得2009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欧洲传播思想史》(许正林)获得2006年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当代西方传媒制度》(郑涵、金冠军)与《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分别获得2008年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与三等奖。另外,《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获得国家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新编广报电视新闻学》(吴信训)、《新闻编辑》(许正林)等获得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教材。《基督教传播与大众媒介》(许正林)等获得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此外,学院老师还在国内外知名媒体,如美国《圣路易新闻》报、《人民日报》(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汇报》、新浪网等媒体发表相关新闻作品和探讨新闻业务的文章,体现了理论与实战的对接,也扩大了上海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
(撰稿人 王晴川 郑涵 李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