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客
2025年09月26日
蝎客
南商贩蝎者,岁至临朐,收买甚多。土人持木钳入山,探穴发石搜捉之。一岁复至,寓于客肆,忽觉心动,毛发森悚,急告主人曰:“伤生既多,今见怒于虿鬼,将杀我矣!急垂援救!”主人顾室中有巨瓮,乃使蹲伏,而以瓮覆之。无何,一人奔入,黄发狞丑,便问主人:“南客何在?”答以:“他出。”其人入室四顾,鼻作嗅声者三,遂出门去。主人曰:“幸可无恙矣。”往启瓮,则客已化血水。
这是一篇典型的宣扬佛教戒杀生的小说。标题“蝎客”一语道破其中玄机——蝎精向贩蝎客复仇索命,二者构成一对矛盾。
一层至“土人入山,探穴发石搜捉之”,交代蝎精杀客商因由。客商每年必到山东临朐大量收购蝎子,致使蝎子惨死无度!
二层至“以瓮覆之”,写蝎客自危,求救店主。其中“忽觉心动”——写心理感应;“毛发森悚”——写身体反应。这一由内而外的反常表现,说明客商已悟到杀生之过,而且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冥冥之中展示的。这就说明,虿鬼复仇非同一般,具有一种祸从天降的摄神夺魄的逼人气势。
三层至“遂出门去”,写蝎精快意复仇。先写虿鬼与店主的对话,带出虿鬼“黄发狞丑”的状貌,其绝妙之处在于,暗合蝎子遍体黄褐色,举二螯以行,背部凹凸不平等形态。次以虿鬼无言,制造层层“平安”假象,显得虽惊而无险。又“入内室”,以“鼻嗅”无声动作再造“莫名”假象,然后扬长而去。如此假象交替迭现,为后续结果攒足态势,最富《聊斋》特色。
四层至结末,写客死瓮中。好像就在一切全都平安无事之后,可以启瓮救出客商了,可此时情节陡转——“客已化为血水”!竟然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杀生的危害不言而喻。
全文虽只有短短百余字,却是时而紧张,时而舒缓。结果究竟如何,全在不言不语中包藏得严严实实,这就使得最后的结果既出人意料,又给人以无比惊诧震撼之感,读来真是耐得咀嚼、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