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布衫法

铁布衫法

沙回子,得铁布衫大力法。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曾在仇公子彭三家,悬木于空,遣两健仆极力撑去,猛反之,沙裸腹受木,砰然一声,木去远矣。又出其势,即石上以木椎力击之,无少损。但畏刀耳。

沙回子即姓沙的回民。此人学到了铁布衫大力法,这是中国传统武术功夫中的护体硬气功,与名为“金钟罩”的硬气功常相连用。后者为内气功,前者为外气功。据说,两种气功若都练成,可承受拳打脚踢而无损。这可从两方面得到验证。一是由四指并拢发力,自上而下,可以砍下牛头;横着发力,可以戳穿牛腹。另一是把悬空的木柱,由壮汉极力推至半空,然后手放木柱,木柱以惯性撞击沙回子肚皮——肚皮“砰”的一声——又把木柱挡了回去。以上是说沙回子的铁布衫气功的“进攻”能力无坚不摧,而“防守”能力又坚如磐石。

这不禁令人想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假如用沙回子自己的四指发力,去戳沙回子自己的肚皮,后果该如何?于是就有了下文最后一项表演:把沙回子的生殖器(势)放在石头上,任人用木棒捶打,可以安然无恙。但作者说:“但畏刀耳。”这四个字,大有深意,可是一想,其他部位不怕吗?应该是任何部位都怕。由此又想起影视节目的“长枪刺喉”“游锤贯顶”“单掌开砖”“汽车过人”,等等,其奥妙至今难以用科学做出圆满的解释。只是一经实战,如近代史上的义和团抗八国联军,也都纷纷倒在枪炮之下。这就使气功“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闭气不绝”“不食不饥”等不攻自破。武谚说:“力不打拳(只有蛮力的人奈何不了精通拳术的人),拳不打功(精通拳术的人奈何不了身怀横练大功的人)。”看来,气功只能强身健体。

另据沈德符(1578—1642)《野获编》卷二八《术士使鬼》,也有类似义和团士兵死在联军枪下的记载:东南沿海被倭寇侵扰,有很多练铁布衫的壮士,自诩刀枪不入,前去平寇,结果九死一逃生。沈德符还以“邪鬼”加以解释、开脱,终归“事实胜于雄辩”,难以服人;远不如蒲公坦率,既让读者领略了清初铁布衫法的硬气功表演,又明告“但畏刀耳”——实事求是,童叟无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