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狐篇

男狐篇

所有读过《聊斋》的人,都对善解人意的女狐印象殊深,甚至脑海里会不时涌现出一系列的女狐形象,诸如婴宁、小翠、红玉、青凤、阿绣等,她们美丽、善良、温柔、多情、妩媚、智勇双全。犹如读过《红楼梦》,谁也忘不掉金陵十二钗一样。那么,若问对《聊斋》中的男狐印象又怎样,可能难说其详。其实,蒲松龄从没忘记拿男狐说事,一般而论,《聊斋》中的女狐与男狐,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女狐聪惠、男狐蠢笨;不过年长的“狐翁”“狐叟”,却总是多多少少带着蒲松龄的身影,总是扮演着谦恭达理、主持公道、善解人意的正面形象,读后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纵看《聊斋》专写男狐的小说约有三十篇,绝大多数亦人亦狐,亦狐亦仙,少了妖性,多了人性,例如《小髻》与《杨疤眼》中的“小人”:论个头,前者“尺许”,后者“二尺已来”;论素质,前者专做坏事,后者躬行善举;论结局,前者理所当然地被居民打跑,后者却不幸被猎人捕杀。而《聊斋》中更多的是借男狐为非作歹的祟人勾当,去影射并批判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合礼法的粗暴行为,从而创造性地改变了六朝文学(《洛阳伽蓝记》《搜神记》等)中对男狐的魅惑性、妖兽性的单一渲染,使男狐形象也披上了浓墨重彩,这就不但具有了近现代小说的鲜活情趣,而且张扬了民俗中丰富多彩的狐文化因素。由此可见,蒲松龄抨击清初黑暗的政治、讽刺低俗的社会伦理,从来都不拘一格,有力地体现了作者写作的生动鲜活,以及刺贪刺虐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