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篇
2025年09月26日
奇异篇
《聊斋》的写作是从记录怪异传闻肇始的。早在康熙十年(1671),蒲松龄在江苏宝应县,受邀担任孙蕙幕宾时,就曾写过一首七律《感愤》诗,其中有“新闻总入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1]这两句诗,道出了他写《聊斋》的玄机,是把社会上的奇闻逸事写成鬼狐故事,以模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原型。后来,他虽然写了大量的文言小说,但是记叙奇闻逸事——“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2]的习惯到老也没改变,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轶事、琐闻,等等,真是无奇不有,涉猎十分广泛。这些奇闻逸事,犹如汉魏六朝时的志怪笔记,但是到了蒲松龄手里,则发生了蜕变,成为他藉以消解心头块垒的绝好“工具”。例如,这里所选的第一则故事《衢州三怪》,本属于地方上的迷信传闻,他写入《聊斋》后,则变为间接反映“三藩之乱”的故事。再如第二则《蛤》,不过是东海岸边的贝类生物,但其与蟹“共存共生”的奇特现象,启发作者产生许多联想,成为窥探大千世界“相生相克”规律的载体。第三则《鸟使》中的鸟儿,能充当人间信使。第四则《鸲鹆》(即“八哥”)能替豢养它的主人巧妙算计贪婪的财主。还有《好快刀》写一颗被刽子手砍下的头颅竟能呼喊赞叹之语,以及《澂俗》《沅俗》《诸城某甲》等文章,都极度凸显了人世间居然存在这么多奇闻逸事,而其中又隐藏着作者诸多“意在言外”的题旨,直令读者叹为观止!
【注释】
[1]路大荒:《蒲松龄年谱》,齐鲁书社,1980,第19页。
[2]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序》,齐鲁书社,1995,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