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羖大夫
河津畅体元,字汝玉。为诸生时,梦人呼为“五羖大夫”,喜为佳兆。及遇流寇之乱,尽剥其衣,闭置空室。时冬月,寒甚暗中摸索,得数皮护体,仅不至死。质明视之,恰符五数,哑然自笑神之戏己也。后以明经授雒南知县。
文中说:畅体元还在当秀才时,曾经在梦中被人称为“五羖大夫”,觉得是个好兆头。所谓“羖”,是黑色的公羊。五投,即五张公羊的皮。五投大夫,原指春秋时期秦穆公用五张羊皮从楚国换回当奴隶的百里奚。《史记》卷五《秦本纪》载:“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1]此后,秦穆公在百里奚的辅佐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五投大夫”就成为百里奚的雅号;畅体元联系自身,当然高兴。
畅体元,曾任山西河津知县,与毕先生任山西稷山知县时,为相邻县份的地方官,加之又是老乡,多有交往。“五羖大夫”之梦,有可能是畅亲口对毕所讲。毕载积写下这段经历,既能证明畅体元也是个有才华、有政绩、出身平凡的人士,当然也在肯定畅体元的梦兆十分灵验。
古往今来,有很多著名的“梦”,因为无比灵验而被载入史册,比如《左传·成公十年》,这里讲了晋景公接连两天做了两个连续的梦。头天景公梦见大鬼披头散发拖地,毁宫门、寝门追赶而被吓醒;景公召来桑田巫人解梦,巫人回答说:“您吃不到新麦了。”景公从秦国去请名医,名医还没到,景公连夜又做一梦,这便是成语“病入膏肓”的出处。梦中,有两个“小子”(比喻景公的病),嘀咕着秦国名医要来,怎么躲避医药的进攻呢?一个“小子”说:“咱藏到景公肓之上、膏之下,医药就奈何不得咱了。”秦医到来诊后也说:“您的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没治了。”景公厚礼送走秦医,感觉没事,正要吃新收上的麦子,并准备杀死胡说吃不上新麦的桑田巫,突然肚子疼,马上如厕,掉粪坑淹死了!与此同时,景公的小臣早晨梦见自己背负着景公升天,到中午果然背负着景公尸身从厕所出来,而且要为景公殉葬。
【注释】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第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