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报篇
2025年09月26日
果报篇
《聊斋》中体现果报思想的故事可不少,似乎蒲公只要得到合适的素材,触动了灵感,无不挥笔成篇。于是,一颗佛家劝善惩恶的执着心,一颗认定世间一切现象都存在因果规律的坚定心,驱使面壁人以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精心撰写故事,并将其化为一篇篇熔铸着果报思想的小说。
佛家看待世间一切物象都是可生可灭的,唯独因果报应是永不消亡的。这说明佛教之义,不仅肯定“三世因果”,即便“当世因果”也会不招自来。有一句民谚说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真是言简意赅。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聊斋》描写各色因果报应,如同信手拈写花妖狐魅一样,只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使用,借此体现教诫世人、匡扶民俗、劝善惩恶的主观命意。每当作者进入忘我的创作状态,俨然名儒讲学、老僧谈禅、乡曲长者诵读劝世经文,无不期待并切盼以此敦促人心归正,世风复淳。这些果报篇章,不知不觉就具有了浓厚的道德教化倾向:故事于严正、严肃、严明的氛围中,假神道以设教,设刑庭判曲直,带给读者恐惧、禁忌、勇气、信心,弥补并替代着现实社会中昏官执法之庸碌无能。如此说来,读者就应以“二分法”看待果报观念:它虽有迷信的一面,但也有劝人向善的正能量在。同时,三百多年前的蒲公,如今若要求他不迷信,哪怕少些迷信,也不现实;更何况他为躲避文网,借果报讲故事,反倒顺应了民心所向,也达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