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鬼
山西杨医,善针灸之术,又能役鬼。一出门,则捉骡操鞭者皆鬼物也。尝夜自他归,与友人同行。途中见二人来,修伟异常。友人大骇。杨便问:“何人?”答云:“长脚王、大头李,敬迓主人。”杨曰:“为我前驱。”二人旋踵而行,蹇缓则立候之,若奴隶然。
役鬼,就是使唤鬼。本文开门见山,表明山西擅长针灸的杨大夫,就是一位能使唤鬼的特殊人物。杨大夫“一出门,则捉骡操鞭者皆鬼物也”。更是展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派头,好像他身边的鬼,可以随叫随到,任其驱遣。春秋时期的齐国丞相管仲指出:“此乘天威而动天下之道也,故智者役使鬼神而愚者信之。”[1]此言是指如果善于通过货币、商品的轻重(交换或贸易)来掌控治理国家,那么就会如智者役使鬼神一样,使国家繁荣富强,并产生神奇的变化。这一比喻的主旨虽与本文有悖,但精神实质却极相一致。关键是其中的“智者”二字,点出了针灸杨大夫就是这种身怀绝技的医家,他的针灸技术是“针到病除”,不然鬼也不会对他如此“敬迓”“若奴隶然”。对比《咬鬼》中的某翁,他虽然勇敢有计谋,战胜了女鬼,但比起杨大夫还是略逊一筹。杨大夫不但要打败鬼,更要“役鬼”。所以赞许役鬼的杨氏针灸大夫,应该是作者的初衷。那么,文中的“长脚王、大头李”到底是人是鬼?且看那言行举止,其实就是两个长相十分奇特的人。这是蒲公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改造了一下,形象化、故事化了,说明作为一个针灸行医者,靠的是智慧、手法、医术,不以装神弄鬼欺骗患者。
真正使唤鬼的故事,在《太平广记》卷第十一里的《左慈》有载。左慈字元故,庐江人。通五经,也懂星象。他见汉朝江山要不保,天下要乱,于是叹息道:“在这衰乱之际,官高更危。”于是他就学道,很通六甲,能役使鬼神。正史里也有智者能够“役鬼”,比如《后汉书·方术列传上·高获》中的高获,据说也是一位智者,但他擅长的是遁甲之术。这就与本文中的杨大夫“善针灸之术,又能役鬼”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注释】
[1]《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