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津
李某昼卧,见一妇人从墙中出:蓬首如筐,发垂蔽面。至床前,始一手自分,露面出,肥黑绝丑。某大惧,欲奔。妇猝然登床,力抱其首,便与接唇。以舌渡津,冷如冰块,浸浸入喉。欲不咽,而气不得息。咽之,稠黏塞喉。才一呼吸,而口中又满,气急复咽之。如此良久,气闭,不可复忍。闻门外有人行声,妇始释手去。由此腹胀喘满,数日不食。或教以参芦汤探吐之,吐出物如卵清,病乃瘥。
此篇题名“鬼津”,意思是指从女鬼口中流出的唾液,这不难理解。难解的是,女鬼从墙里一出现,就直奔李某,爬上床、抱住头、对准嘴,就开始“接唇”“以舌度津”,一口一口地强迫李咽下女鬼的唾液。然后作者就细笔描写李某不一般的直觉感受。如此没完没了地一口一口咽下女鬼以舌传递的唾液,直到女鬼听见门外有走路声,才放手而去。读罢此文我们不禁有如下疑问。一、女鬼为什么要如此目标明确地上床就“接唇”?这与《聊斋》惯常的情节大异其趣。二、李某为什么像被捆绑住手脚般地任凭女鬼摆弄?他是意识不清,还是没想明白而无所措手足?作者什么都不讲,只罗列被动、无奈的怪象,究竟想说明什么?三、李某看样子很不情愿,既如此,何不摇头甩开,甚至咬住女鬼的舌?这是不情愿的状态下谁都会做出的动作,李为什么如此软弱、无力,倒像个植物人?
答案只能这样做出:李某不是个健康人,尤其不是身强力壮的男人。因为健康男人即便被强按在床上动弹不得,也会有反抗动作。果如是,李某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必等外面传来走路声,女鬼肯定会落荒而逃。
读者只能被动地读,无权为作者“代言”,所以我们只能猜想故事中的李某是个病人。什么病呢?在作者没有提供任何根据的前提下,我们只能粗略地认为:李某呼吸系统有毛病,如肺气肿。那么,李某在昼寝时,一旦痰壅难耐,呼吸不畅,就会产生各种幻听幻觉,如有女鬼来强行“接唇”——那一口一口咽下的其实是自己肺泡上壅堵的黏液,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根本没有什么“女鬼”。为了证实真有女鬼,蒲公特加一笔:李某“腹胀喘满,数日不食”,待遵医嘱服下“参芦汤”,吐出黏液如蛋清,这病才痊愈。
在古代,无论医家还是百姓,对哮喘病没有如今这样科学的认识时,把病人吐出的一口一口的白色粘液沫形容为“卵清”,也太有“创见”了。所以,《鬼津》故事权作为“临床哮喘病的《聊斋》版”,则一切似可圆通。还是那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