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邪篇

驱邪篇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妖魔鬼怪?今人大多数会持否定态度。但在蒲松龄生活的那个时代,多数人不但信,而且会谈之色变,加之统治者惯于借此麻痹百姓,使得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香火缭绕中。但是即便如此,早在《论语》中就分明记载着孔子的怀疑;荀子的《解蔽篇》也曾嘲笑“愚而善畏”鬼怪的人;汉朝的桓谭、王充,晋朝的阮瞻、阮修,南北朝的范缜,等等,已经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无神论、无鬼论者。延及清代,蒲松龄自己就说“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那么,他写作《聊斋》的当时,信不信有鬼狐呢?其实他是不信的,不过是装作有,可是他并不怕,甚至还表示了“大不敬”!证据就是他描写了众多的骂鬼、咬鬼、捉狐、驱狐的故事和人物,至今仍然脍炙人口。例如《青凤》(本篇未选)中耿翁的从子耿去病,就很有对付鬼的办法:“夜凭几,一鬼披发入,面黑如漆,张目视生。生笑,捻指研墨自涂,灼灼然相与对视,鬼惭而去。”此之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使得鬼无可奈何,伎穷而退。再有《妖术》(本篇未选)中的于公,不相信街上算卦人说他三天准死的预言,内心无比淡定,到第三天他静观到底有何变化。那算卦人先派个荷戈的“小人”来害他,他用剑砍断它的腰,“小人”现出了原形——原来是个纸人!小说告诉人们:只是胆大无畏不行,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否则就会被算卦人派来的鬼怪杀害。这里选了《聊斋》中七篇短小精悍的鬼的故事,并不逊色于较长的《青凤》《妖术》。这些故事说明《聊斋》里写的鬼狐,首先是要教育人们不要迷信,要相信自己,要有勇气驱邪,要敢于直面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但是正如打仗,有胜有败,谁也不敢夸口百战百胜,故而本书特意选了一篇《鬼津》,写一个病态的男人如何被女鬼无端地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