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 媒介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与新兴媒介融合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新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占全球网民人数的五分之一,距离10亿网民大关仅有“一步之遥”。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0.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媒体就要在哪里。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吹响了媒介融合的号角,2014年被称为“中国的媒介融合元年”。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是新的媒体转型融合发展总的路径和方向。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新闻客户端等;广义的“媒介融合”则范围广阔,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也就是说,“媒介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媒介融合是一次触及媒体基因的革命。全媒体时代已是大趋势,媒介融合是这一代媒体人必须写好的“大文章”。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介融合发展的第一线。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介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全媒体”,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这意味着中国的主流媒介融合进入下半场。

有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我国媒介融合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加快渠道建设。中央级媒体和省市各级媒体在社交移动端建立新闻客户端,抢占移动传播制高点,同时在第三方平台上创建官方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开通视频直播窗口等,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二是创新内容形式。坚持内容为王理念,生产出用户关注度高、互动性强、全民参与的融媒体产品。《人民日报》的“军装照”10亿用户参与互动,新华社《那年,我们21》总传播量达5.7亿次,央视新闻新媒体通过“智能大屏+移动小屏”“长视频+短视频”等方式,报道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三是推动平台化发展。平台可以使用户的需求得到一站式满足,从而具备强大的黏性。《人民日报》建设了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社推出服务全国媒体的“现场云”新闻在线生产系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线“全国智慧县级融媒体平台”,打造县级融媒体矩阵传播平台。四是跨业跨界融合。从新闻媒体向社会服务、游戏、电商、政务等多领域发展,探索出内容运营模式、“新闻+社区”服务模式、技术服务模式、媒体电商模式。

在快节奏、多元化的媒体生态中,主流媒体只有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顺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才能掌握舆论主导权,使公信力、影响力得到保障。媒介融合下半场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新形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5G时代到来,将产生新的传播形态,形成新的传播生态;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将被运用到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对新闻传播产生重大影响;区块链技术正在探索中,一旦发展成熟并被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还难以预估。二是政治形势。媒介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不只是解决新闻媒体生存发展之困的策略与路径问题,还是一篇“大文章”。因此,要通过媒介融合把“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三是媒体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媒体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新闻舆论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从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到扎实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这是将媒介融合定位为治国理政新手段的战略布局,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介融合探索之路,其实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方案和策略路径之一。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介融合,不仅是关系到媒体生存与发展的课题,也是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课题,更是关系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执政的现实课题。

媒介融合下半场如何做?一要恪守“内容为王”的准则。只有做出高品质内容,才拥有参与全媒体竞争的筹码。但这个内容不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大而化之的合而为一,而是有赋能于政策、科技和市场的有竞争力与转换力的内容。我们要以做产品的心态来做内容,打造“爆款”融合产品,建立融合传播的矩阵,真正实现内容的整合。二要创新平台和技术方式。技术是打造融媒体产品的保障,也是媒体创新的根本。全媒体时代,单一模式的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多媒体方式、多技术手段成为必需的融合途径。用创新思维打造融通的平台,并采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才能使媒体向纵深融合成为可能。从机器人写稿到媒体人工智能平台甚至AI合成主播都已经变成现实。三要突破传统新闻业务疆界和藩篱。要重塑新闻生产和发布机制,让主流媒体通过机制创新抢占新媒体战场的制高点。要积极创新新闻产品样态,发挥长期积累的优势,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四要探索新形势下用人体制机制。要采用吸引优秀人才、评价激励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有效措施,让各类人才在改革洪流中竞相施展才能;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真正实现新闻信息内容的“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