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闻实践对传统新闻理念的颠覆

三、现代新闻实践对传统新闻理念的颠覆

随着现代新闻产业的发展,新闻内容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竞争层面由单一简单的新闻信息采集和传播的技术性竞争转而发展成为以受众为核心的、以采编为基础的、以服务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性竞争。新闻机构由单一的职能机构转而成为一个以信息业为产业主体的社会服务机构和经营机构。

(一)新闻概念要素的增加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报道,也就是新闻要有变动。但是现在有很多新闻,比如小新闻、情感新闻、服务新闻根本就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是新闻价值部分所说的“人情味、有用性、激励性”新闻。

(二)新闻策划理念的变异

现代新闻已经从被动地“等米下锅”的报道方式,转向由策划主导的新闻操作模式。

新闻差异化的核心是策划的差异化。很多新闻不是媒体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报道质量高不高的问题。策划是新闻竞争的“红海”。更为严峻的是,现代新闻的竞争甚至已经开始从新闻策划到策划新闻了。这样说有点绝对,但只要看一看媒体的实际情况,大家比的究竟是“新闻策划”呢,还是比的“策划新闻”呢?就可以看出答案了。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种不同的新闻竞争理念,前者是对新闻的提前或随后的谋划,即“媒体谋事”;后者是对现实生活的干预,即“媒体造事”,这是当前新闻竞争的两种重要手段。传统的新闻观认为,媒体只能谋事,不能造事,即只能做新闻策划,不能策划新闻。他们的理由是,新闻要真实,不能由策划而来。这种观点正不正确?正确。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是新闻的生命。但是,这种新闻主要是针对那些“新近的发生的事实的变动”的传统新闻而言,在这一点上,这种说法当然没有什么问题。而现代社会,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媒体的内容平台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新闻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媒体实践,也就是说当代媒体的实践活动已经冲出了传统新闻理念的藩篱,开始“自说自话”起来。现代新闻竞争的焦点已经由简单的信息竞争转化为媒体社会功能的竞争、媒体号召力的竞争、媒体凝聚力的竞争、媒体参与力的竞争、媒体服务力的竞争等诸多方面,绝非“新近和发生的变动”这一种单一新闻价值所能承担得起的。

根据我们的新闻实践,从新闻操作层面上看,媒体竞争中的纯新闻竞争已经是媒体竞争的次要手段了,因为信息渠道多元和社会透明度提高,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媒体谋事的结果往往是“相互撞车”。而与之相应的“媒体造事”,却越来越显示出个性的魅力。造事能力越强,媒体在社会和市场上越活跃,越能被读者接受,媒体的社会形象和经济回报就越好。媒体造事也是媒体进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法宝,只有是自己策划的,在报道内容、形式、规模等方面才可能是独家的,而独家又是同质竞争时代最大的差异。也就是说,策划新闻活动是实现新闻差异化的最有力手段。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媒体谋事是在满足受众的即时要求,消除当前的信息不确定性,而媒体策划新闻其实是在满足受众的某种潜在需求,这种需求是被媒体唤醒之后才被受众注意到。比如,一些媒体策划“万人相亲”活动,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新闻,我们能说这种策划是没有价值的吗?如果没有价值,市场不需求,读者不认可,这种新闻活动就会因为没有影响力而自动被新闻单位抛弃。市场会告诉我们策划新闻的价值,也就是活动的价值,一棍子将“策划新闻”打死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针对公益性的活动而言,它是站不住脚的。

(三)沟通由管道化向平台化发展

媒体原来被称为“管道”,但现在是“平台”。管道强调的“通”,但这种“通”是细微的而不是全面的,是局部的而不是全方位的。平台则不一样,它强调的是全面的展示,这种展示几乎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媒体的活动平台作用越来越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的甚至超过新闻作用。比如湖南卫视,我们记得它很多的活动,但是少有人记得它播出过什么样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