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的“寻找”与“突破”

第二节 新闻采访中的“寻找”与“突破”

新闻采访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发现挖掘与表达活动,除了做日常所见的事件报道外,还要主动去探索发现,去挖掘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深层原因,这就是采访的突破。

笔者总结了十条突破式采访路径。

1.在日常工作中寻找新经验

经验性新闻,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经验或人物的报道。采写经验性新闻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1)注重典型题材,既有推广价值又能引起普遍兴趣的经验;(2)提问细致深入,掌握尽量多的事实;(3)从事实中总结出经验,以事实证明经验,言之有物而不空泛;(4)要注意寻找新闻由头,体现新闻特点,避免写成工作总结。

2.在劳动群众中寻找新典型

典型报道是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事物所做的新闻报道。通过对典型人物、事件、问题、经验的剖析,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典型报道多数是正面宣扬先进的人和事,也有对反面典型的揭露和批评。这是新闻传播工具常用的报道方法。

3.在社情民意中寻找新风尚

社区是新闻资源宝库,社情民意尽在社区民众的日常谈论之中,各种社会新风也在社区中体现。进入社区,就是进入城市的基层,种种新事物、新观点、新故事都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和民众的心声。

4.在民生变动中寻找新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又有精神特征的整体状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5.在众声喧哗中寻找新观点

观点报道指近期的具有新闻性质的“新”观点报道。观点新闻多是针对社会上有关热点、焦点进行,由于时效性强,加之带有权威性,往往能够引起决策层的重视,也能体现普通公民对社会生活、突发事件的参与意识。

6.在突发事件中寻找新细节

面对突发事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客观公正报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义不容辞的职责。所谓突发事件,又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在这类报道中,我们要真实客观,又要讲时度效,注意分寸。在这样的基础上,寻找更多有正能量的结节。例如汶川地震中对“可乐男孩”的报道等。

7.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价值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需要发现,需要解剖,需要提炼。我们要以时代的价值观为准绳,对照和发现新价值。

8.在矛盾冲突中寻找新根源

比如《开封缘何不“开封”?》这篇报道,记者追根究底,开封落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领导班子换得太勤,是开封多年搞不上去的重要原因。”座谈会上,街头采访,人们几乎都要谈到开封市的领导班子。一个城市,在十年中,连续换了五任市委书记,五任市长平均两年就换班子,确属罕见。对此,开封市的干部群众心里憋了一肚子话。一位企业家说:改变落后面貌,每届领导都表示了极大的决心,每一届领导也都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措施。但是,始终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没从思想解放、观念转变这个根本上“动手术”,旧框框还在,老习惯不改,光喊口号、发文件怎么行?二是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力、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没找准,一会儿是农业为主,一会儿旅游业为主,一会儿是搞活流通,一届一个方针,一届一个说法,干部换得勤,经济如何稳定发展?

9.在寻常事件中寻找新角度

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选择新闻角度,首先要客观,从事物的整体和本质上全面真实地把握事实;其次要抓特点,即这一事件区别于其他事件的最突出、最典型的方面;再次要有新意,同样一件事,立意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10.在人与自然中寻找新和谐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新闻报道作为传播环保观念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对有关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法律政策以及如何有效动员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等内容进行宣传,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渗透到公民的思想理念中,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但也要注意不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