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力的表现及特征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编辑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力:就是发现新闻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这是新闻记者的必备能力。但新闻编辑也有新闻的发现力,这二者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点都是对事件的新闻价值的发现。不同点是记者多是对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的发现,发现的对象是社会生活;编辑则是对不同新闻事件价值的再发现,发现的对象多是记者的稿件(当然也包括编辑的社会发现)。记者是一次发现,编辑是二次发现。记者的发现是基本,编辑的发现是提升。
(2)选择力:选择力是一种对新闻主次轻重的辨识能力,也就是众里挑一的能力,它是以编辑的政治、经济、哲学、人生经验等为基础的,是新闻活动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基础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就是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新闻进行处理是编辑的基本功夫,是进行其他编辑活动的基本点和出发点。新闻选择能力的强弱,实质是新闻判断能力,也即新闻价值把握能力强弱的外在体现,而这种把握和判断能力又是编辑自身综合素质和新闻业务技艺的综合体现。
(3)表现力:就是对新闻的呈现能力,既包括新闻内容的呈现能力,又包括新闻形态的塑造能力。内容的呈现能力包括标题制作、新闻策划、稿件的搭配等能力;形态塑造能力包括版面的处理、图片运用、版式的包装等。新闻表现力竞争是当前新闻业务竞争的热点、重点和难点。新闻编辑力的核心其实就在新闻的表现力上。因为媒体的竞争其实就是读者资源的竞争,媒体在获得这种资源后将其作为产品销售给广告客户(即“二次销售”),媒体的新闻表现力越强,赢得读者的能力就越强,读者资源越丰富,那么广告客户的购买就越有价值,广告的效用也就越高。也就是说媒体的表现力是能充分实现媒体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核心力量。
(4)整合力:就是对各新闻要素及社会关系的调配和利用能力。这种整合既包括社会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内容资源的整合,还包括由社会资源向内容资源的转化性整合。整合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端的力量,它的最终形式是形成新闻品牌,成为传媒活动的精华。这种力往往会让新闻资源由单一性走向复合性,由技术性走向社会性,由事实影响走向品牌影响,从而将转瞬即逝、时效性强的新闻资源转化成具有稳定性和恒久性的文化资源,甚至形成文化财富。
以上这几种能力在编辑力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它们是由下到上,依次提升的,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
处在金字塔最下方的是发现力,它的大小决定着金字塔上面三种力的大小、规模和影响;第二位的是选择力,既是发现后的行动,也是表现力的基础;处在第三位的表现力则是编辑力的核心,是整个“编辑效应”的关键;最后处于金字塔尖的是整合力,这是编辑力的最高体现。
一般情况下,编辑不会占尽所有能力,但是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媒体在“四力”中往往具有不同的优势,这些不同的优势其实就是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有些编辑和媒体发现力强,获得新闻线索和挖掘新闻线索的能力超出他人或其他媒体,那么他的新闻就会表现出“短平快”的特征,比如文摘类报纸和编辑;有些个体或媒体选择力强,对重大新闻主题的判断比他人强,那么这种媒体就往往处在时代的潮头,发挥瞭望者的作用,比如一些党报和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稿件编辑;还有的媒体表现力强,非常受读者欢迎,最重要的是其稿件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到位,策划到位,读着轻松悦目,比如当下竞争激烈的各种市场类报纸;还有一种媒体,新闻品牌林立,号召力强大,受众多,人气旺,呼声高,只要说到该媒体,人们就会说出一连串的品牌,只要说到某新闻品牌,人们就会想到该媒体,实现了媒体品牌化和品牌媒体化,如一些知名的电视台和报纸。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新闻编辑力表现出几个共性:
一是方向性。这主要体现在稿件的选择与角度的把握,这种方向性既受新闻价值尺度的制约,也受新闻政策尺度的制约。编辑力的方向有时候是两种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日常的新闻实践中,党报编辑的编辑力受政策尺度的作用力大一些,而市场类报纸受政策尺度的作用力小一些。这与它们承担的不同使命有一定的关系。
二是隐蔽性。它是一种内在的、起支持作用的,有时是看不见的,就像是造房子用的钢筋,看不见,但起着关键的作用。编辑力的作用过程就像是房屋设计师在房屋建造中的作用。
三是综合性。它是编辑过程中贯穿始终,涉及所有业务环节的复合性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