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新闻策划,有效整合资源
地方媒体由于特殊的报道对象和地域所限,往往存在着新闻资源明显不足等难题。在地市报经济新闻的具体操作中,“策划”不仅显得必须,而且显得十分必要,要真正解决新闻资源难题,必须让新闻策划在经济新闻的报道中当家,整合新闻资源、人力资源,从而实现新闻资源的最优化,人力资源的最优化。
(一)以策划为手段,伸出手去拿新闻,开动脑筋做新闻,缓解“粮食”不足的矛盾
1.同题纵向策划,掘地寻“金”
也就是对同一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报道。《温州商会宜昌收徒》《大学生开办一元擦鞋店》的报道,就属此类。《温州商会宜昌收徒》报道的是在宜昌的温州商人收宜昌徒弟做生意的事。记者写稿时,只是将这件事进行了简单的处理,而编辑则从这篇小小的稿件中看到了闪光之处:温州商人,世界闻名,有“中国的犹太人”之誉。当时,全国经济都在学习温州模式,这则小小的新闻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我们通过精心安排,打着“架桥、扶智、致富”的旗帜,发表了11篇经过策划的连续报道,在宜昌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掀起了学温州人的热潮,甚至连辽宁商人从网上获知消息后,也欲来宜拜师。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来宜昌讲学,看到这组连续报道后连声说,这组报道策划得好,口子开得好,为如何学习温州人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模式;均瑶集团原董事长王均瑶兴奋地说,这组报道的意义,不亚于他当年包飞机。
2.相关横向策划,组合成“金”
在日常的经济报道中,有一些报道是不同题,但却相互关联,把这些相关联的新闻组合在一起,能够避免单个新闻的弱势,以版画形成冲击力,以“小新闻”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2001年2月的民工南下潮,许多媒体都报道民工们如何南下,而《三峡商报》经过策划后,反弹琵琶,派出记者写了篇《他们为何执意要南下》,同时将南下民工被骗、南下车不收附加服务费等新闻组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三峡商报》为百姓服务的宗旨,也表达了编辑记者关注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良苦用心,这些经济报道闪烁着强烈的感情光芒,许多读者认为,这样的报道有平民意识,有血有肉有情。
3.即时点状策划,点石成“金”
这类经济报道,主要用于节假日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让经济新闻以特殊时间为契机,寻找与读者的共鸣点。如在情人节期间,我们策划了《谁在消费情人节》及《婚介,一半是商机,一半是玫瑰》的报道,实现了经济报道新闻性与可读性的有效结合,受到许多读者的好评。
(二)以结合点为手段,把远新闻做近,把大新闻做小,把硬新闻做软,实现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
1.把远新闻做近
外地新闻资源很多,除了直接选用外,还可以进行有效借鉴,关键在如何寻找结合点上下功夫。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目光转向全国,在本市内寻找全国性事件的踪影,在全国性事件中寻找本地的实情。比如我们做的《宜昌珍奥咋样》《谁还在用问题车》等。珍奥核酸是否真的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效,《南方周末》曾做过整版的批评报道,很多人对此表示关注。我们以此为契机,对宜昌珍奥的情况作了专题采访报道,结果发现,在珍奥广告的强大攻势下,这一营养品的销量不降反升。这一组经济报道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谁还在用问题车》报道的是日本三菱在本市的情况。消息见报后,全市30多家三菱汽车车主纷纷与本报联系,询问修车事宜。
2.把大新闻做小
在地级城市,国家政策、省里的政策往往显得不具体,很多新闻要继续采访有关部门才能够了解本地的执行情况。如我们关于商品房末班车的报道就属此类。
3.把硬新闻做软
市场类报纸怕硬,但这并不是说要拒绝硬新闻,关键在于要如何处理硬新闻。我们在这方面,争取把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结合起来做,把经济现象事实化,少概念,少总结,少数字。比如我们在报道城区的餐具消毒时,专门派出记者全程跟踪一家餐馆餐具消毒的全过程,完全让事实说话。读者在记者娓娓的叙述中,了解了餐具消毒的真实过程。
(三)根据不同时机,推出连续报道,让经济新闻动起来,在动中产生悬念,在动中产生吸引力
我们先后推出了《两万元创业方案》《大学生开办一元擦鞋店》《温州商会宜昌收徒》等多篇连续报道,这些报道触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许多读者不仅对报道产生了兴趣,而且还参与到报道中来。连续报道不仅让新闻动了起来,让报道丰富起来,更拉近了读者与报纸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