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特征与影响

一、新媒体的特征与影响

相对于第一媒体(纸质的报纸杂志)、第二媒体(广播)和第三媒体(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则被称作第四媒体。以社交网站、搜索引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QQ、IPTV(网络电视)等为载体的第四媒体,具有独特的传播特点:

(1)即时性和影响力。得益于现代化的传播技术和通信技术,新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做到即时传播,成为发布重要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因而被称作“第一时间媒体”。如卫星直播电视把发生在各地的重大事件同步呈现在受众面前。手机直播会在极短时间内让用户了解并参与信息生产。新媒体成为众多媒体触发舆论的先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同关注重大事件,形成强大的媒体影响力。

(2)开放性和互动性。随着各种移动终端载体的普及,以及信息制作传播门槛的降低,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编辑、评论员。他们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发布者,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以其喜爱的方式发布、浏览、评论、回复和转发信息,自由地表达意见,宣泄个人情感,获取外界认同,不需要任何“社会外在角色的约束”。在这里,信息共享自由度高,传播者与关注者能够就某一话题进行快速交流、充分讨论。此外,借助新媒体的信息链、搜索信息引擎,可以从海量信息中方便和迅捷地寻找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做出比较和印证。

(3)原创性和大众化。传统媒体的角色双向固定,新媒体的角色则多元转换。在新媒体平台中,任何人都会成为信息的原创者或者新闻舆论的起点。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和印度孟买恐怖袭击、2011年因日本核污染引发的“盐慌”等,都是由微博和推特等首先发出相关信息。《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指出,在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信息采集、信息传播更大众化,以至呈现出全民传媒趋势。在2005年的伦敦爆炸案中,市民威廉·达顿第一时间在博客上以近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灾难现场。随后,路透社、法新社等才发出新闻照片。路透社认为:“可拍照的手机把受害者变成记者,业余水平的图片和录像占据报章、电视和网络报道的重要位置。”

(4)融合性和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的传播渠道,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形成立体化格局,将信息融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整合各种传输渠道和多样接收终端,实现了文字、声音、视觉之间的自由转换和任意穿越。2011年起,中央电视台通过网络、手机同步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为海内外网友提供开放的视听、互动平台。此外,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强化了舆论的多元性,使“舆论不再一律”。

那么,新媒体是如何影响社会的呢?

(1)新媒体突破传统媒体的话语体系。新媒体改变受众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习惯,能够提供有吸引力、全新实时的信息。而传统媒体无论在观念、语言、形式,还是在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都难以企及。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传统媒体边缘化、新媒体主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过,新媒体的虚假报道多、转载报道多、控制手段滞后、舆论导向混乱,致使其社会公信力远不及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融合机制,新闻素材使用不当,新媒体不善于运用传统媒体的权威信息。

(2)新媒体考验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的领导干部具有三重角色定位——新媒体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新媒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新媒体关注和监督的对象。据《人民论坛》杂志的调查显示,70%的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即不掌握新媒体,不懂得新媒体,不会利用新媒体,不会“对话”新媒体。一些领导干部消极被动地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造成网络舆情发酵、升级、放大,甚至陷入恶性循环。一些领导干部面对新媒体无所适从,不知道该说什么话,特别是没有能力驾驭敏感性高、政策性强的话题。

(3)新媒体广泛影响青年人。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创制的虚拟世界更易于被青年人接受。我国青年网民数量超过4亿,他们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运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借助即时通信工具联络、交友,参与讨论、娱乐、购物活动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网时长为5.3小时。新媒体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一些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同外界沟通,一旦进入现实世界,极易导致交往危机和信任危机,误导他们形成不正确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对于新媒体传播的低俗信息,青少年极易由好奇到习以为常而潜移默化地走上浅薄化、低俗化甚至是犯罪的道路。

(4)新媒体突出存在管理问题。目前,我国建立了新媒体专职管理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行业标准体系待完善,使许多新型传播行为难以界定,其不良后果难以追究法律责任。新媒体信息采编人员多为业余作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不负责任、未经核实的信息滋生蔓延,甚至传播网络谣言,易生成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稳定,不仅影响新媒体受众信任度,也增加新媒体舆论引导难度。

(5)新媒体考验国家治理能力。新媒体具有信息放大器、事件催化剂的功能,伦敦骚乱、美国示威者攻陷国会山等,就是组织者和参与者利用推特、脸书等新媒体煽动的结果。推特、脸书等网络新媒体,也为美国政府干预他国内政提供了新工具。运用新媒体虽非上述政局变动的深层原因,但的确是政局变动的重要推手。

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纠葛引发社会众多矛盾。开放度大、自由度高的新媒体,往往成为某些民众宣泄不满情绪的平台。值得警惕的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新媒体长期传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妄图西化、分化与和平演变我国。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三个层面的冲击:(1)夺取传统媒体的用户,移动优选,读者和观众不再使用反应相对较慢、信息迟滞的传统媒体。(2)影响传统媒体的发行。新媒体受众不断增多,用户将有限的时间重新分配,将时间逐渐向新媒体转移,传统媒体发行困难。(3)分流传统媒体广告。新媒体内容来源具有高价值、观点性等特点,新媒体的价值逐渐获得企业主认可,广告主逐渐削减传统媒体的营销费用,将其投向新媒体,随着新媒体营销价值的提高,新媒体还将继续分流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