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要:服务用户提高黏性
“宜点通”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读者的喜爱,品牌效应正在形成。但综观近期内容,还是有一些不足,还需要在特色和服务的创新上下功夫。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内容更本地化。“宜点通”定位为“外地人的宜昌通,宜昌人的生活通”,其服务对象基本定位于本市及周边地区不同层次的人群。用户的地域性决定了必须重视本地新闻及资讯服务。建议把注意力集中到本地,通过整合本地媒体的各种新闻资源,建成本地新闻服务网络空间,打造具有唯一性的宜昌掌上服务平台。
(2)栏目更特色化。开通富有特色的新闻和服务栏目,比如《政务直播》、《市情观察》、《三峡时评》、《滨江夜谈》、《宜昌往事》等。此外,生活类栏目和谈心类栏目,在早晚固定时间推出,让读者形成阅读期待,提高阅读率。建议开办一到两档对谈类目,请本地名人或相关的新闻当事人讲故事、谈体会、评文化,制作成视频类节目,定期播放。也可发动社会力量,征集本地短视频,拍摄制作微电影,培养脱口秀。还可增加“封面秀”、“早签到”等形式,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
(3)服务更互动化。作为本地媒体,真实有效的服务是提高黏性的重要手段。除民生部门的信息集纳外,建议打造更贴心的服务栏目,帮市民办实事,解难事。可以设计部门问政直通车,让市民可直接与相关部门对话,现场解答问题,建成网络办公公共平台。此外,还可与区域其他媒体进行互动,形成媒体集群间的互相连接。
(4)文章更原创化。因为网络信息非常丰富,但缺少原创,千篇一律。“宜点通”可推出“宜昌人写宜昌”“宜昌人写外地”“外地人写宜昌”等原创栏目,增强内容活性,提高用户黏性,打地域牌、亲情牌、文化牌,并且定期评奖,形成一定的声势。培养本地作者,提升文化品位。
(5)表现更融合化。要综合运用文字、音视频、现场直播等手段,报道新闻,还原现场,记录人物,还可以采取无人机拍摄等手段,提高新闻表达的丰富性和要素的多元性,提高阅读趣味,强化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