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过程中的异化
前面我们主要就材料的收集和选择中的异化现象进行探讨,以下我们对写作操作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新闻写作过程中的异化主要包括体裁的选择、表达方式的运用、报道角度的选择三个方面。
1.体裁的选择
新闻体裁往往是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和信息特点来选择运用的,同一个新闻事件如果采用的体裁不同,那么效果也不一样。如果所选的体裁适应这一信息的表达,就会增强这些信息的表达力,强化信息传播的穿透功能,增强信息受众的接受功能。相反,如果体裁的选用失当,不仅不会提高新闻的表达力,反而会阻碍信息的表达,制约信息的传播,削弱新闻的影响力,严重的还会导致新闻失实。
2.表达方式的运用
在阅读有的新闻作品时,常看到一些人物的心理描写,这时我们不免要问,他们怎么知道别人想什么?这涉及新闻作品表达方式的运用。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新闻和文学一样,通过文字来反映生活,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必然会运用到这些表达方式。但由于它们又与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这些表达方式在两种文体中的应用也不相同。在记叙上,新闻作品是以真人真事为对象的,所写的人和事必须完全真实,不得有半点的夸张,而文学作品的记叙,则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为模子,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虚构;在描写上,文学可以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进行自由地描写,但新闻作品则只能根据写作对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如实地反映。至于议论和抒情,在新闻作品中运用需要相当谨慎,而文学作品则可被大量而充分地运用。如果我们在新闻写作时不能把握好以上的区别,就极容易使新闻失实。
3.报道角度的选择
任何信息都是多角度多侧面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何选择最佳角度,往往最能体现一个记者的写作功夫。然而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有许多报道为追求报道的角度而弄巧成拙,不仅斧凿的痕迹过于明显,而且为追求角度的巧妙,竟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
这三种异化现象遍布于新闻写作的各个环节中,它们之间是平行的,并没有因果关系,出现其中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会导致新闻的失真。所以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搜集材料、选择材料、写作操作等各个关口,防止失实新闻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