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

二、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

采访是新闻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做的了解客观情况的能动性社会活动。具有时效性、研究性、现场性、监督性等特点。

采访要迅速地了解突发的或议程设置范围内有新闻价值的、真实典型的事实或选题。这里面包含着六个要素:(1)迅速了解;(2)突发的,或议程设置的足以说明问题的;(3)有新闻价值的;(4)真实;(5)典型;(6)事实。

记者的采访活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哪怕有时是有组织进行,但更多靠独立完成。从新闻学理论看,记者的独立活动使新闻媒介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将新闻单位行政机关、法律机关区别开来,避免其成为某些单位或机构的“代言人”,从而能更好履行“社会舆论机关”责任使命。

记者采访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基础。舆论监督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它的特点和优点是:弹性比较大,监督面可以更广、更灵活。它是群众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群众监督有许多渠道,但最重要的渠道其实就是舆论监督。独立性对记者提出更高要求,记者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善于独立思考。

记者采访过程也有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既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任务,又要对客观事物有真实、深刻的认识。(2)既要有具体的调查结果,又需要适应广泛对象的需要,有普遍的指导意义。(3)报道既要形象生动,又不允许虚构。

那么如何获取线索进行报道?有记者总结了十种采访的方法:

(1)个别采访法。这是“一对一”“面对面”的采访式。记者要预先准备好采访提纲,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发问。无论是录音笔记录还是用笔记录,都要求完整记录回答内容,以便回去后整理。“一对一”采访的好处是可以问得比较深、比较透。

(2)材料查阅法。研定某选题后开始查找相关材料,从材料中寻找数据或事实,并进行分析报道。

(3)线人深喉法。就是联系培养自己在各条战线的通讯员或专门的线索提供人提供新闻线索。有时还用重金奖励重大独家线索。

(4)新闻发布会采访法。新闻发言人先发言,然后记者进行提问。记者可在新闻发布会上得到提问的机会,获得所关心的信息。

(5)召开座谈会采访法。这也是“面对面”的采访,不过是“一对多”。参加座谈会的人应当有代表性,发言可各有侧重。在座谈会上,还可以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6)现场随机采访。这种方法没有特定的采访对象。记者或在现场,或在生活中把看到的、听到的新闻事实收集起来,有时随机问一下路人甲、路人乙。这种采访看似有点盲目,实际上采访者心中是有数的。因为随机采访中有用的内容将成为新闻。

(7)蹲点调研采访法。与座谈会只开两三个小时不同,蹲点调研采访法要求记者到新闻发生第一线住上一段时间,用这种方法写出的报道比较有深度,影响力比较大。

(8)大会采访法。对于各种重要会议的采访,记者必须先要有策划选题,然后在大会上采访相关人员。

(9)问卷调查采访法。此方法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通过电话、邮寄的方式进行。问卷法是国内外社会调查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优点在于标准化,便于统计

(10)线上采访法这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因无法与采访对象见面而采用的办法。其基本要求是:电话、“双微”、QQ等线上采访前必须做好“功课”,对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列出采访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