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做大共鸣箱与扩音器促进思想消费

五、启示:做大共鸣箱与扩音器促进思想消费

回首这些年党报评论做出的新探索,有学者综合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做大党心民心共鸣箱

有学者统计,一个新的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用了14个月,微信只用了10个月。在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评论在民心共鸣上,有巨大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党的新闻论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清晰标定了党报评论的位置和功能。互联网纷繁复杂,这就需要党报评论充分观察和捕捉信息,充分熟悉各类信息背后的问题,充分感知社会现实的温度,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制度机制创新,练就与亿万网民对话的能力,以更高的到达率和更多的有效阅读,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2.“感性政治”“理性政治”并重

美国学者梅里亚姆在《政治权力》中,把政治象征分为“感性政治”和“理性政治”两种类型。

所谓感性政治,就是使用感性的“应使人激动的东西”。所谓“理性政治”,就是诉诸合理且明智的“使人可以确信的东西”。对评论而言,“感性政治”就是对人心有关照,对现实有体察,话语贴着大地而写。“理性政治”就是有认识的基座,不是无根浮萍。只感性,不理性,方向就可能偏;只理性,少感性,就很难让人亲近。两者并重就是采用融合思维,让评论成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3.用价值模式扩大传播效应

互联网时代,评论要扩大生产力、做大影响力,难免受到算法、流量的测试打量。但应当看到,以“观点”作为看家本领,无论在什么样的舆论场,最重要的还是价值的定盘星、压舱石。评论也要讲速度,不能网上都已经把热点、焦点话题背后的道理说透了,才刚刚发声,但比速度更重要的,是角度和深度。在流量中引人关注的评论产品,一篇篇10万+评论,从来不是靠偏离自身轨道、放弃自身定位实现的,而是在守住看家本领、把握根本价值、直击人心深处中实现的。用价值模式扩大传播效应,就是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不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失去灵魂,不迷失方向。

4.提升供给质量,促进思想消费

哪怕在纸质时代,也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能让人沉下心来阅读,真正吸引人的,还是内容的品质。互联网不断摁下生产、传播、接受信息的快进键,浅阅读、轻阅读似成趋势,但深阅读并未过时。以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为例,很多文章的篇幅并不短,但阅读量常能在海量公众号中胜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供给质量切中受众深层次的阅读需求。评论是思想的竞争,阅读评论是思想的消费,众说纷纭之中,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出现,阅读就会是“扫一眼”“快速滑屏”。承续红色政党文化传统,接纳现代政治文明价值,考量当前社会民众诉求,观点产品能穿透事实内核、展现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人视觉停留,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