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的兴起及其原因
随着改革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深度报道在中国新闻报道中也十分走俏。
1985年12月,《中国青年报》的《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8篇系列报道,打响了改革开放时期深度报道的第一枪。
1986年,在第八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会上,增设了深度报道奖,为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发展树立起一块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1987年,一系列深度报道作品在各个领域产生轰动效应,一批年轻的名记者也应运而生。
1988年以后,深度报道在中国新闻传播媒介中得到普及,大报小报、广播电视,纷纷在深度报道领域深深地下犁。与此同时,对深度报道的研究也打开了局面,涌现出一大批总结经验的研究成果。
有人指出,1977年到1986年,党的新闻报道结构完成了一次新的调整。前一次调整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报实现了由以低时效、历时态的综合性报道为主,向以高时效、同时态的纯新闻报道为主的过渡。这一次,党报的新闻报道结构面临新的挑战,进行了第二次调整:从以纯新闻报道为重心转变到以深度报道为重心。
为什么深度报道能走红?因为在这个现实生活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仅靠纯新闻报道已经无法全面反映了。哪怕是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报道很多,但是深度报道的重要性依然不减。
中国改革在探索中前进,许多事物具有多面性、复杂性、立体性,不可能用简单的纯新闻报道说清楚。于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中国改革的大潮终于向深度报道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著名新闻学者何光先从深度报道本身的角度分析了它兴起的原因。他认为,首先,深度报道是开拓新闻领域,加强重大题材报道的必经之路;其次,深度报道是洞察全局,预兆未来的佼佼者;最后,深度报道是媒体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武器。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以其快速、形象的优势向传统媒体发出挑战,“新与快”正是新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的劣势。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只有扬长避短,向“深和广”方向发展,以深度报道的优势与新媒体竞争,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