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的特征和“要诀”
我们认为新闻策划必须把握四大特征:以客观信息为源泉、以信息升值为目的、以“二次开发”为手段、以组织机制为依托。这些特征,决定了它的操作“要诀”:
一是信息为源。“源”,即源头。新闻策划在形态上是“二次开发”。不管题目大小,立意高低,任何成功的新闻策划,都是由一个或一组信息引发的,这些信息中必须有真实的事实。只有根据事实,才能说明来龙去脉,才能揭示本质,才能预测发展。如果不顾事实,概念先行,策划犹如无源之水,甚至会走上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的邪路。所以,新闻策划的开端是收集和整理信息。而收集和整理信息,要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不能以偏概全,见风就是雨。
二是新闻为本。“本”,即本质。新闻策划是报道新闻的有机部分。不管是事件追踪还是现象调查,热点引导还是典型宣传,舆论监督还是事件追踪,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讲求时效,讲求新颖。同时,我们重新认识的事实,也是新闻。经过策划的新闻信息,已经多于原有的信息,它报道了事实新的发展、新的背景、新的结果、新的预测,尤其是揭示、触及了事实的本质,与信息相比,呈现出高起点、多方位、大纵深的特点。从内容看,一类是以事件为由头或者以现象为依据做连续报道、深度报道;另一类是根据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或上级的要求进行宣传,即用新闻形式完成宣传任务。两者都应当遵循新闻的本质要求,从事实出发,用事实说话,用新的内容和形式。比如《三峡商报》策划的“空中看宜昌”活动就是对城市建设成就报道的一种创新。
三是判断为先。“先”,即领先。新闻策划是展开报道的事先准备。以大局的、新闻的眼光,判断信息的价值,选择和找出新的报道点,是新闻策划的重要前提。要做出新的判断,就要变换看问题的角度。所谓“角度”,是编辑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方式,即着眼点,一般体现为高度和广度。对一条信息,从国际、国内、社会、行业、单位、个人哪个层面审视,是高度;一条信息会表现出不同侧重的特征和发展线路,朝哪个方向看,沿哪条线路思考,抓什么内容,是广度。作判断,高度决定影响力,广度决定鲜活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有超前思维。思维超前,才能挖掘出重大价值。
四是适宜为要。“要”,即关键。新闻策划是人的主观活动,特别要讲究对客观的适宜。所谓适宜,有三层意思:首先是题材的适宜。要选择那些顺应社会进步潮流,能促进经济发展,引导公众舆论,提升人的认识的选题。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导向正确。其次是事实的适宜。要尊重事实本身质的规定性,不要把蚂蚁硬说成大象,也不要贴什么时髦的标签,搞“九九归一”。最后是时机的适宜。策划总是提前做的,稿件准备好了,还要选择报道时机,可以从预测未来、跟踪发展、参与进程、揭示原因、介绍背景、报道结果等不同的“点”,适时介入,以获得最佳效果。
五是读者为根。“根”,即根本。新闻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深层次需求。它已不局限于传播信息,而要整合、解读信息,满足读者“为什么发生”“接下来怎样”“对我有何影响”“我该怎么办”等需求。由于“信息分享”,任何媒体都把做出特色作为最重要的竞争策略。这种情况下,满足本媒体特定读者群的深层次需求,便成为做出特色,稳定核心读者,争取潜在读者的主要目的。满足特定读者群的深层次需求,对选题的要求更为苛刻。它要求媒体跳出本领域、本行业,以更广阔的社会视角,抓住特定读者群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及时释疑解惑,加以引导;还要从工作、生活、地域、经历、利益、思维方式的接近性等方面,开发并做强读者感兴趣的,弱化、减少甚至摒弃与读者距离远的。
六是机制为基。“基”,即基础。新闻策划是有组织的行为,必须用有效的机制加以保障。我们知道,机制的形成总是为了适应某种需求。策划机制的内在需求源自策划本身,如策划的新闻性要求反应灵、动作快,各环节纵向连贯性强。信息筛选、价值判断、选题确定、补充采访、重组稿件、组版刊出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不断不松。策划选题还要求高起点、多方位、大纵深,而没有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以及编辑与记者之间思想的碰撞和人力的合作,仅靠个体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和强大的冲击力。其外在动力,当然是媒体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对读者的重视和依赖程度,对提高新闻报道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渴求,以及由此衍生的对“拼选题”、搞创新的冲动和热情。《三峡商报》为了从组织上保证新闻策划的质量,将策划与对编辑部主任的考核直接挂钩,将策划分数作为调节主任分配的杠杆,也是商报各种优秀新闻策划不断涌现的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