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活动的效用及特征
活动办报成就了《三峡商报》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商报的品牌。市民称《三峡商报》是一张充满爱心的报纸、一张有责任心的报纸、一张具亲和力的报纸、一张时尚化的报纸。
报纸的社会美誉度、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报纸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从这些新闻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活动建立沟通的渠道。如“记者进社区”行动,50多名记者,挂职基层社区,采写社区新闻,加强了报纸与读者、记者与社会的联系,锻炼了队伍,提升了素质,宣传了社区,同时也增强了商报的社会影响力。
(2)新闻活动架起爱心桥梁。如大型独家系列爱心报道《接寒门学子回家过年》,为宜昌学子筹得路费,征集到近10台义务接送的车辆,圆了50多名学子的团圆梦。《六一特别行动:关注城市边缘学子》的系列报道,则为贫困儿童筹得学费。
(3)新闻活动服务社会大众。如“万人理财大行动”,理财专家面对面传授理财知识,掀起家庭理财的“头脑风暴”;“中考减压训练营”“女子防身训练营”等时尚活动适时地为市民服务。
(4)新闻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如“的哥的姐义务献血活动”,以爱心呼唤爱心,以真情回报真情,调动了社会资源,缓解了血库的用血紧张;如《董伟无偿培训农民工》报道号召全社会都来帮助农民工提高素质,解决他们在城市里的就业难题。
(5)新闻活动提升报纸品位。如“三峡名家摄名景”“湖北名家写名景”等活动,将三峡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创新了报道方式,提升了报纸品位,实现了报纸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赢。
从办报实践中,我们总结出新闻活动从新闻竞争本身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功能性特征:
(1)是新闻差异化的有效手段。过去新闻竞争比线索,比稿件,现在这些都同质了。现在比的就是策划。独家生产策划,产生独家新闻。每一个活动其实都是由媒体搭建起来的反映某一主题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相关的人物都会出现,都会发生新的关系,而这种新的关系其实就是媒体的独家新闻素材。一个活动下来就会产生众多的独家新闻。比如,《三峡商报》开展的万人相亲活动,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挖掘到了“某某公司女博士婚嫁难”“大学生为何来相亲”“众家长代儿来相亲,只因曾经受伤深”“千万科技富翁开着宝马来相亲”等多条充满时代气息的独家新闻。
(2)是打造媒体规模化影响力的平台。提升现代媒体关注度,仅仅靠一两条稿子已经不太现实了。注意力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尤其是人的注意力被五花八门的生活现象所分解,人的心态也被形形色色的诱惑所滋扰,注意力就显得更可贵。很多新闻专家提出了要善于制造“新闻导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这实际上是要善于营造规模化的注意力和影响力的形象说法。新闻活动正好可以长时间地持续性地提供相应的注意力资源,形成一定时间内的媒体注意力。
(3)是媒介融合的有效方法。新的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在日常新闻的报道上体现出强大的优势,它们不仅速度快、容量大,而且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这方面传统媒体无法与之相比。但是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活动,不仅可以发掘出独家新闻,而且可以让读者从家中走出来,成为新闻的主角和直接服务的对象,实现媒体、读者和社会互动与融合。这是开发传统媒体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
(4)是媒体自身品牌化的有效手段。独家活动产生独家社会影响。其组织与实施过程实际是在展示一种媒体文化。独家活动营造独家新闻品牌。独家活动会产生社会记忆,成为媒体的标识与品牌。
媒体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塑造媒体的社会形象,弘扬人文理念,实现媒体的社会价值,形成品牌凝聚力和感召力。媒体通过不同场合的互动式活动,与时代对接,与市场对接,与市民对接,与心灵对接,形成独特的“新闻舆论场”。在这个“新闻舆论场”里,媒体服务读者,引导读者,感染读者,赢得读者。媒体通过互动式的活动铸就新闻品牌。这些新颖的活动,互相渗透,互相延伸,互相激发,促进了新闻、广告、经营的联动发展,进而可以全面提升报纸影响力,实现媒体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