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力的大小(技术性要素)

三、编辑力的大小(技术性要素)

如果前两个因素具有强烈的社会色彩,那么编辑力的大小则主要是一种技术性要素,是一种纯粹的新闻技巧。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稿件处理中的判断选择力

这一点其实是对新闻价值理解得深不深的具体体现。新闻价值是新闻能够满足某种需求的客观存在。如上所述,其判断标准是重要性、显著性、时效性、贴近性、趣味性等。能够对一条稿件从上述几方面做一个综合判断,才能够真正知道如何处理稿件。判断越准确,处理越到位,媒体的编排在竞争中就越是处于有利地位。判断选择力的大小除了来自对新闻价值的认识能力外,还与编辑的社会认知能力有关,一个掌握社会脉动的编辑总是能够知道当前的社会热点是什么,民众心态怎么样,社会大众最需要什么。也正因为这样,他总是能够“投其所好”,通过不同的选择与搭配满足受众的需求。相反,一些社会把握能力差的编辑,即使有较高的新闻理论修养和较强的新闻判断能力,他也不能与受众的阅读需求实现共振,他们更容易在自以为是中使媒体在市场中孤立,一些较高端的杂志被市场抛弃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2.新闻资源整合力

新闻资源的整合力是编辑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整合的过程就是编辑的“发力”过程。这种整合从方向性上看,包括横向整合、纵向整合;从规模上看,包括宏观整合、中观整合、微观整合;从地域上看,包括本地整合、外部整合与嫁接式整合。整合的过程是新闻编辑过程中的抽象过程、规范过程、提升过程。这是媒体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常规方法。新闻整合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常规状态下新闻质量的高下。

3.稿件处理中的表现力

这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新闻编辑技巧,它包括标题表达力、版面凸显力、同题异形力、专栏对接力等。标题表达能力是编辑语言功夫的集中体现,是稿件核心信息与核心价值的窗口,题好文一半,标题能力是好编辑的撒手锏,需要比较高超的语言功夫;版面凸显能力,是编辑对稿件的内容和形态的综合把握能力,比如配言论、配图片、配资料的“三配”能力,稿件的上下左右的搭配能力等;同题异形能力,是指编辑在同题新闻中自觉进行差异化处理的能力,包括标题差异、角度差异、版式差异等;专栏对接力,指的是在版面上塑造常规亮点的能力。版面往往因专栏而活,没有好的专栏,版面往往立不住,单篇稿件容易形成“就汤下面”的散乱局面。而好的专栏无论是对稿件或版面都有天然的提升作用。好报纸需要好版面支撑,好版面需要好栏目支撑,好栏目往往容易凝固成报纸的品牌,沉淀为一种传媒文化。

4.新闻操作中的策划拓展力

这是编辑力的核心力量之所在。无论是新闻策划还是策划新闻,新闻线索的拓展主要有四种办法:纵向拓展(事件为由头,追踪至事件结束,强调时间性);横向拓展(事件为由头,展示事件不同侧面,强调空间性);放射状拓展(以事件为由头,既关注发展,又强调同一时间的不同侧面,强调立体性);网状拓展(两个以上事件为由头,分别进行拓展,然后寻找相通之处,再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与此相适应的是四种不同的报道模式:一是线型结构模式,即选择某一个角度切入客体,对客体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反映,直至客体变动告一段落。报道依时间延续表现出单向性的、直线型的发展轨迹。二是放射型结构模式,选择某一角度切入某一客体,对这一客体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反映,随着报道进展,拓展报道客体,转向对更多相关客体的反映,报道依时间延续呈现出由线到面的放射状特色。三是收束型结构模式,从多个客体切入,以多种事实的变动指向某一共同的主题,使这一主题得到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报道随时间延续表现出由面到线或点的特色。四是网状结构模式,从多个客体、多种角度切入,报道随时间延续或追踪,或拓展,或沿着客体各自的方向发展,表现出相互烘托、交错递进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