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化的基本要素
主流化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结合部分媒体专家的看法,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内容公信力:对于公信力,江作苏在《责任造就公信力》一文中说:“公信者,公众信赖之谓也。媒体的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一份对社会生活把握不全面、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报纸,就谈不上有公信力。
二是市场影响力:指“文化活动者以一种所喜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传媒影响力是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因此,其影响力的产生势必建立在收受者关注、接触的基础上。作为综合性市民报,衡量影响力的首要指标就是有效发行量,影响力与覆盖率成正比。然而,对他人行为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光有影响力当然不够。
三是意见引导力:具备了影响力、公信力,还要利用这两种力量对社会生活进行积极的干预。引导力就是推动力,一种推进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力量。利用报纸的影响力、公信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这些都是引导力的体现。
四是活动号召力:这是现代传媒主流化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任何媒体,特别是市场类媒体在举办活动时,如果没有号召力,很难说它是主流的。可以这样说,活动号召力是媒体市场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媒体主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五是品牌说服力:也就是综合的、无形的影响力所形成的美誉度,即媒体的魅力。如果把前几种特征看作是可以量化的东西,那么品牌美誉度则是“虚”的,但这种“虚”是一种更宝贵的价值,它已经超越了主流和非主流的界限,成为一种媒体光环,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成为媒体最重要的资源。
在这些要素中,核心要素是权威性和影响力,受众是社会的主流群体,主流资讯体现主流价值观。
1.权威性和影响力
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新闻报道往往会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舆论走向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本质特征就是它作为资讯传播渠道,对主流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渠道烙印。
作为通俗的市民报,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发行量,但是它带来的更多是浅层的、短时的效益,而主流媒体所追求的是对社会发展持续、深入的推动力量,这其实也是现代意义上的主流媒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
2.核心受众是社会的主流群体
社会主流群体的特征有四点:(1)掌握决策的话语权,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权力,属于社会的决策阶层,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2)掌握消费的话语权,有良好的收入,消费主流的商品品牌,消费能力强;(3)掌握知识话语权,基本属于文化精英类,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不会随波逐流;(4)掌握时尚话语权,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间,年轻而且事业有成,属于社会的中流砥柱。
3.主流资讯体现主流价值
主流媒体必须关注主流群体的主流新闻,即关系到国家前途、社会发展、民众福祉的硬新闻,建构重大问题的框架,对各种资讯进行深度的分析,为受众整合、梳理看似杂乱无章的资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意见、解释和见解。通过这些主流的内容资讯,主流媒体所体现出的价值观是主流的。价值观不仅具有代表性、普遍性,还必须具有先进性,具有领先的优势,对接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除以上三点外,就媒体风格而言,应是理性和建设性。
主流媒体应以理性的姿态出现在受众面前,这是其获得尊重和信赖的基本条件,也是其发挥建设性的关键。主流媒体应以务实的心态冷静地观察社会走势,以全新的视角报道政治经济新闻,在纷繁复杂中萃取核心思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尤其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能明确给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立场,才是真正充任了舆论领袖的角色。《纽约时报》在创办伊始,其主要创办者雷蒙德就享有“客观编辑”的声誉。他在创刊号中就明确宣称:“我们决不打算感情冲动地来写文章——除非某些事实确实使我们冲动起来。我们将尽量不冲动。”
此外,从运作上看,媒体的运作机制是通过出售内容产品获取收益,广告是媒介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媒体作为一项产业,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它的受众,并且对于受众的影响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地影响社会进程、社会决策、市场消费和社会行为,是其主流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凤凰卫视评论员曹景行在演讲中曾提到,凤凰评论部做的《时事开讲》《新闻今日谈》等评论节目,在2004年的广告价值达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