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又一次“创刊”[1]

《晶报》又一次“创刊” [1]

2019年5月28日,《晶报》App正式上线。该报在2版刊发题为《让我们一起 去眺望更辽阔的远方》的社论,内容如下:

让我们一起 去眺望更辽阔的远方

这是扑面而来的闪亮的日子。

今天,《晶报》App隆重上线,标志着《晶报》正式从以报纸为中心向以App为中心转型,意味着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再一次集结与出发。

2001年8月1日,《晶报》创刊,一出生就一纸风行、风华正茂;而今天,5月28日,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又一次“创刊”。破壳而出的《晶报》App在打量着世界,世界也在打量着它;正如我们在延伸眼前的道路,眼前的道路也在延伸我们。我们相信,秉承新锐、阳光、温暖的晶报特质,新生的《晶报》App也同样会卓尔不凡、芳华灿烂。

这样一个时代,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与一场无从回避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介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影响力才能夯实公信力,这四股“力”,一直是我们努力抵达的方向。在媒介融合方面,《晶报》较早地就做出了“不走寻常路”的创新探索。

2015年9月,深圳晶报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在这样一个融媒体平台上,我们延伸用户思维,优化服务与竞争力;寻求跨界合作,整合阳光媒体资源,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体现传媒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

《晶报》曾被誉为“最懂深圳”的媒体。垂直深耕本地的定位与使命,使《晶报》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呈现出了清晰的能见度。我们曾提出“与深圳一起成长,与市民一起生活,与政府一起监督,与读者一起维权”的新闻理念,脱胎于此的“更生活,更深圳,更阳光”,也由此成为《晶报》App的鲜明标识。

“更生活”。我们力图通过App向读者抑或粉丝呈现更辽阔也更细微的生活,《晶报》App设置的频道中,涵盖要闻、城区、视频、文娱、体育、生活等多个领域。在《晶报》优势基础上,坚持优质原创内容和专业化表达,为用户提供真实、有趣、有情怀的产品。

“更深圳”。垂直本地的自觉,使《晶报》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当时别人少走的路——直接介入信息生产与发布的前端,参与党政事业单位的官微运营服务。

“更阳光”。深圳是一个阳光般热烈而富有活力的城市,《晶报》是一家以阳光为胎记的媒体。阳光就是爱与悲悯的力量,是流淌在内心里的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或者说,《晶报》品质就是阳光品质。《晶报》的融媒体改革带来的不只是新媒体收入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社会效应的广泛传播与巨大增值。

《晶报》的这一抉择,基于对信息发布与流通新趋势的前瞻性判断。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日益成为公众与公共服务部门进行互动的平台,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政务微信公众号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航标”意义。《晶报》积极发挥党媒的智力资源、专业禀赋、新闻出版业的信息安全优势等,通过本地化操作与政务资讯的跨界融合,使公共服务变得更立体、更接地气,也使得《晶报》的媒介融合更精准、更垂直。

自2015年初开始布局,我们秣马厉兵,我们日拱一卒。目前,《晶报》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政务新媒体代运营机构,运营的政务新媒体项目超过140家,累计粉丝数超过2500万,2018年新媒体收入4433万元,截至2019年4月末新媒体收入1046万元,形成了囊括政务微信、政务微博、舆情应对等服务在内的完善的“政务融媒体服务生态链”。这是一条传统报业集团“跨界融合、就地转化”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

《晶报》App的一大亮点,就是依托《晶报》运营的140多家政务新媒体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在《晶报》App上以“阳光号”的面貌集体亮相,形成较大规模的宣传矩阵。“阳光号”一方面为《晶报》App提供了市、区、街道、社区四个层级权威、丰富的一手政务信息及新闻;另一方面也为《晶报》App扎根基层、提供垂直政务服务打下了基础,实现App与政务公号的双赢。

去年,一部由深圳卫计委和《晶报》联合出品的短视频《戏精女护士爆笑吐槽,看完眼泪都笑出来了》,以7000万+的点击量刷爆网络,成为一款经典的现象级产品。不久前,深圳市卫健委再次携手《晶报》出品的《戏精女护士》第二季,登上了中宣部学习强国App首页推荐,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这样的转型案例,不仅为《晶报》App的正式上线积蓄了充沛动能,也再一次强调并确认了一种常识——无论媒体形态如何变,我们对内容为王的认知不会变,传递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秉性不会变,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不会变。我们将坚守主流媒体的价值观,不唯点击率论英雄,确保《晶报》App的阳光品质。

“更生活,更深圳,更阳光。”再回首,再出发。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去眺望更辽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