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新闻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准确,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2)注意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辩证结合。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微观科学固然是客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在很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把它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以点代面、用一个侧面否定另一个侧面、片面性、绝对化等都会造成新闻的“总体失实”。

(3)加强作风建设,消除“客里空”影响。“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的剧作《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前线记者的名字。后来成为记者浮夸作风的代名词。具体表现在: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合理想象”(Reasonable Imagination),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加大提前量;夸大其词,胡编乱造;见风使舵,强扭角度。

(4)提高记者素质,增强辨别能力。有时记者本意并不想造假,但由于素质上的欠缺,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二)坚持时新性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新闻姓“新”,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所谓“最近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点”,即新闻所报道的“何时”要素,是指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点而不是指整个过程;二是“最近”,即新闻所选择的那一点时间应该尽可能是距离报道事件最近的,是事件发展过程的末端而不是前端。

(三)坚持思想性

思想性也可称为指导性,即媒介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坚持思想性并不是在新闻中贴上几句政治口号就能做到,而是必须做到:

(1)寓思想性于信息传播之中。受众首先是为了寻求信息才接触媒介,继而接受媒介所要传播的思想;思想性是蕴含在事实之中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是外加的、主观的东西。

(2)思想性应与针对性结合。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思想性应与深刻性结合。有了深刻性,但如果对问题研究不深不透,对问题的表述如“钝刀割肉”,毫无尖锐泼辣的锋芒,不能“言人之所不能言”,也会大大削弱思想性的分量。

(四)坚持简明性

简明是一切题材新闻作品最显著的特征。简练也是最高级的写作技巧,对记者来说,更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基本功。美国新闻学者巴克赫斯特说:“写新闻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写得过于复杂。”为此他提出了一个“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原则”,要求“以最平实的语言,在最短的空间说完”。具体地说,简明性包含两层意思:

(1)通俗明了。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一个主要特征和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排除“拦路虎”,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中国学者认为,中文句子平均每句以7~20字为宜。

(2)简洁凝练。这是比“短”更高层次的要求。

(五)坚持准确性

在新闻工作中,不准确造成新闻的重大失误实在太多太多。新闻不准确是新闻工作中错误最多、也是最麻烦的问题,特别是因为技术性差错而造成的政治性差错。

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能用四个字概括:新、快、短、活。

1.如何把新闻写短?

(1)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2)空话少说;

(3)一事一报;

(4)语言准确、洗练;

(5)善于删改。

2.怎样把新闻写活?

(1)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2)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即择取事实点面结合,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讲究思想的递进和丰富;讲究逻辑衔接,省去铺垫过渡等。

(3)多写视觉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