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传统媒体影响力工程

第五节 重构传统媒体影响力工程

在新媒体革命浪潮冲击下,传统媒体的何去何从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媒体的命运越来越受到怀疑。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有些媒体主动出击,转型发展,谋求新路,有些媒体则静观事态发展,以不变应万变。有些媒体甚至消极地认为,主动出击是找死,原地不动是等死。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媒介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这次讲话再次把“媒体改革”置于舆论关注焦点。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传播已经成为必然,做“四全”(全时、全程、全员、全效)媒体已成共识。那么作为传统媒体如何在融合过程中守好阵地,防止顾此失彼,防止自乱阵脚,如何更好地实现有价值的融合,从而实现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传播?这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也是当前新闻操作中的难点之所在。众声喧哗的年代里传统媒体究竟还有哪些优势?微屏年代里如何重拾引导能力和注意力资源?如何发挥传统媒体固有优势,实现传媒转型?这些都是传统媒体亟须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传统媒体的资源与特点及《三峡商报》的办报实践,谈谈如何通过构筑注意力工程,实现传统媒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