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要实现有效创新

传媒要实现有效创新

中国传媒大会·2008年会召开之际,笔者在北京参加中国地市报十强媒体的颁奖大会,有幸与喻国明教授面对面交流。

笔者:在目前的大经济背景下,中国传媒如何创新和突破?

喻国明:创新是传媒永远的主旋律。在大经济背景下,中国传媒进行创新,不能凭一时冲动,更不能蛮干,一定要理性,要进行有效创新。要立足于自身事业的基本,进行拓展和延伸,而不是突发奇想地制造枝蔓上的花样;还有就是要适应市场条件的成熟度,有顺序、有限度地来创新,放开研究,严谨操作。技术的成熟度,市场的成熟度,加上自身可调配资源的能力,三者都具备了,才能实现有效创新。

笔者:面对当前激烈的报业竞争,地市报应该如何创新?

喻国明:新媒体的出现,使“第一新闻发布人”不再由传统媒体垄断,传统媒体必须考虑如何实现时效之外的其他价值落点,这要求媒体寻求一种更恒久的价值。对地市媒体来说,事实上是一个嵌入与引导的问题:嵌入地方生活,不仅成为地方居民的信息提供者,更成为地方居民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的提供者和引领人;嵌入地方文化,成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并在这一基础上,重塑和建构地方文化。尽管地市媒体的地域不同,媒体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是地市媒体有属地的优势,是任何一个其他媒介很难匹敌的,因此要思考如何从困境中突围。

笔者:目前,传媒市场正处于高速成长的阶段,媒体竞争日益激烈,请您谈谈传媒发展有哪些新趋势。

喻国明:传媒正在从追求市场占有率转变到追求个人占有率。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如何在“碎片化”的新形势下认清和把握自己的目标受众,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他们实施有效的重新聚合,便是我们寻找到一整套切入受众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有效路径和方法的关键。

笔者:现在对于传媒竞争的说法众说不一,有的说是“内容为王”,有的说是“渠道为王”,您作为新闻媒体的专家,对于这一问题怎么看?

喻国明:媒介产业素来被称为“内容产业”,因为“内容为王”一直是媒介行业奉行的不二法则。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这一法则也许到了应该有所突破的时候了。而取而代之,更能体现今日媒介市场竞争特点和要求的法则大体上可以表述为“产品为王”。现阶段传媒发展的逻辑告诉我们,传媒市场的竞争绝不仅仅是内容的竞争,同时也是技术的竞争、渠道与表现形式的竞争、游戏规则的竞争、整合机制的竞争以及运营模式的竞争。

笔者:从“巨内容”到“微内容”,媒体如何从传播“碎片化”的现实中重新构建传播的力量?

喻国明:受众的分化形成了许许多多受传者群落的“碎片”,传播致效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开始特别重视每一细节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每一位单一消费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理解与重视受众“碎片化”现实的真正意义在于,启发我们如何将这些碎片重新归聚起来,再细分,再归聚,从而以最小的传播代价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将浪费掉的传播资源、传播效能重新找回来。

问题与思考

1.你认为传统媒体面临哪些考验?

2.媒介融合的上下半场重点有什么不同?

3.地方媒体如何打造“最后一公里”优势?

【注释】

[1]凌曦:《美国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竞争的启示——做内容提供商,实施多平台传播》,《传媒观察》2011年第3期,第17~19页。

[2]此文作者胡杰,《新京报》首席编辑。文章已刊在《青年记者》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