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的选题策略
深度报道的关键在选题,也就是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决定报道的质量和方向,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议程设置要更加关注用户感受需求,更有利于双向互动,而不是单向灌输。那么什么是好的议程设置呢?首先是其新闻性,其二是典型性,其三是持续性,其四是贴近性,其五是独家性,最后是报道形态上的融合性。
(1)新闻性:就是快捷、重要、有用、关乎冷热痛痒。深度报道也是新闻,要求快,不然背景不再,深度失效。再就是重要,它所关联的人和物是否知名,是否是近期热点,是否直接关系着受众的生活。选题要注意角度,背景可宏观,事件要具体,问题意识要体现,民生情怀要张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滴水里见太阳。
(2)典型性:具有深刻的可分析的内涵价值。无论是经验还是问题,能对某个领域产生借鉴意义。有时内涵价值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层层挖掘,深度解剖。
(3)持续性:深度报道的重点是偶然性。单个偶然性事件无规律,往往缺少分析的价值和意义。一些新闻事件之所以有深度分析的价值,就是因为它是不断发展着的,不确定的,通过跟踪分析才能弄清其来龙去脉,偶然中有着必然。这种连续性报道,一般表现出的是滚动消息。等到事件结束,就应把单一的动态消息系统化,通过整合分析一次提供给读者。
(4)贴近性:指的是与读者的距离,包括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心理上要有亲近感,能关系到自身或引发兴趣的,这里有地域因素,也有职业因素,还有年龄因素、知识层次因素等。都市报记者有时会提出一些纯农村题材的选题,与都市报的定位不符,不太切合读者口味。要大众比较关注,事关受众切身的不能太远,也不能太冷。
(5)独家性:最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这对于选题来说是很宝贵的,但在新闻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独家题材很难得,有的甚至是一些偏离主流视点的所谓“冰点”,需要对其进行塑造开掘。
(6)融合性: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与传统媒体比,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报道形态的融合性,即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音视频,还可以是动漫、示意图、统计表等多种元素的集合。这种融合性还体现在网络报道的超文本性,也就是深度报道网络会产生话题的聚集性,相关的同类报道可能通过编辑的分层次聚焦,形成超级文体。
当然,每个选题不可能完全包含以上六大特质,只要符合其中两三点就有选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