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把握

第三节 编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把握

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的主体即编辑与记者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信息的获取方式和渠道日趋多样的今天,记者获取“独家新闻”的可能性日渐减少,也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尖兵”作用相对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编辑在新闻处理过程中的“独创”作用日渐增强,成为不同媒体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一些媒体专家所称的编辑主体地位。现在的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新周期短,记者相对少,稿件较为欠缺,而受众需要什么新闻,如何满足读者需要,如何引导社会舆论就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很多媒体设立了大记者部和大编辑中心(或融媒体中心),更是把编辑活动推向了新闻产品制作和生产的主体地位,编辑在新闻信息的加工处理环节起着核心整合作用。

从新闻来源看,编辑主要有两大块:本地新闻部分和外地新闻部分。在外地新闻处理过程中,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的新闻资源进行二度整合,包括稿件的选择、标题的制作、版面的分割、新闻的增减等。应该说编辑的主体地位也很明显,不同的时政编辑会编辑出大相径庭的时政作品。但是,与本地新闻相比,编辑的主体作用发挥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有时甚至还处于从属地位。至于本地新闻,大多数是本地媒体记者采写,稿件都带有原创性质,编辑在这类稿件的处理中,常常需要与记者合作,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重要新闻和生活稿件的策划与处理,编辑更是处于非常明显的主体操控地位。编辑主体作用发挥得好,新闻线索资源就利用得充分,整个编采流程就会井然有序,作品质量就高,编辑就会成为作品的灵魂;反之,如果这一地位丧失,那么编辑就会来什么编什么,“就汤下面”,从而变成作品的附庸。

下面笔者结合媒体工作的实践,分别从新闻内容策划、编辑工作方式和具体的编辑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编辑的主体地位,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