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差异化的概念及关键要素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媒体在新闻的运作方面进入了一个比较高水准的稳定发展阶段,从新闻素材的获取到表现方式的运用,从媒体责任的承担到社会影响的营造,都越来越同质化,要想在新闻内容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也就是当前新闻界所热议的差异化,在都市报的新闻实践中难度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信息渠道也越来越畅通,所谓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可遇而不可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闻操作技术复制的简易性,所有的创造性手段和方法都具有一次性特征,新闻技术和新闻产品一样,成为“易碎品”。也正因为这样,差异化由一种媒体的运作方法,逐渐演变成为媒体竞争的工具和手段,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闻差异化,简单地说就是媒体内容、媒体形态和媒体运作方式上的与众不同,这种不同反映出的又是新闻理念的与众不同。新闻差异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它既包括新闻理念的差异化,也包括新闻实践的差异化;既包括新闻内容上的差异化,也包括新闻形态上的差异化;既包括运作方式上的差异化,也包括产品结构的差异化。其中,新闻理念的差异化是实现新闻实践差异化的思想根源和内在动力,新闻实践又反过来影响着新闻理念的差异化。
那么,作为市场竞争中的报纸,如何在同质中寻求差异?如何在共性中追求个性?答案只有两个字:创新。这种创新需要整个新闻团队努力从多个方面着手,超越新闻同质的困扰,树立差异化的新闻理念,建立差异化的信息捕捉渠道,探索差异化的新闻表现方法,强化差异化的新闻运作手段,从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努力寻找差异,表现差异,从而培养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新闻创新包括宏观业务创新、中观业务创新和微观业务创新。宏观业务创新主要是指新闻理念和编采理念的创新及整个报纸内容结构与运作形式的创新,既是业务创新,也是一种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主要责任在编辑部;中观业务创新,则主要指大的新闻项目策划及新闻项目实施的创新,主要责任人是各部室主任及负责人;微观业务创新主要指具体版面和具体稿件的编采创新,主要责任人是编辑记者。
新闻创新的基本前提又是什么呢?
首先,要心中有政策,对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普通市民的生活要有比较客观的了解。知道国家在关注什么,本省在关注什么,本地在关注什么,官员在关注什么,百姓在关注什么,也就是注意寻找一个工作的参照系。有了这些参照系,才能够去认识、去发现、去捕捉、去表现我们身边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蕴含时代精神的或为广大市民所关心的时事和现象。
其次,心中要有读者。也就是要了解我们的读者。办市场类的报纸,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读者,这里的“好”包含几个方面的意思:
(1)新闻是读者需要的,能帮助读者“解惑、解闷、解气”。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在采编稿件的时候,问问自己,这个稿子读者看得下去吗?他们想看下去吗?看的时候能被感动吗?看完之后还想读吗?如果任何一条都答不出来,我们就不要发,也不要写。
(2)新闻是受读者欢迎的,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这样的新闻记者或新闻专栏就叫品牌。当记者很出名的时候,他会提升自己稿件的影响力,也相应地提升报纸影响力;当专栏很出名的时候,它又能提高记者稿件的影响力,也相应提升报纸影响力。品牌记者和品牌专栏对稿件都有包装和提升作用。所以要让新闻更受读者欢迎,捷径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专栏和品牌记者。
(3)新闻和读者之间能够直通,也就是说读者就是新闻的主角,让更多读者参与到新闻中来。读者在读新闻过程中获得好处,在新闻中娱乐身心,在新闻中陶冶情操。报纸也会在活动中树立形象,形成影响,从而铸就美誉度。
最后,手中要有技巧,就是要有基本的技术保障。记者写稿要有基本的新闻体裁和写作格式,编辑排版要有基本的操作技术(标题、版面言论、审美),编辑部主任要有基本的管理技巧与新闻运作技巧、好新闻的识别技巧、活动的策划技巧。具备了这些基本的业务技巧,才能创新,才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