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藏采得“雪莲”香——三峡商报系列报道《“宜昌雪莲”绽放雪域高原》浅评
2013年7月16日至7月24日,《三峡商报》推出了6期系列报道《“宜昌雪莲”绽放雪域高原》。这组报道通过宜昌首位援藏律师王俊克服重重困难远赴西藏,为当地人民提供法律援助的感人故事,歌颂了汉藏两族人民互帮互助和民族大团结的精神,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组系列报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前期采访和策划及时充分
为做好这次报道,商报记者7月6日赴藏采访,截至7月15日王俊在京领奖。记者进藏后开始实地采访,但高原反应使他们“走出机舱没几步,顿时觉得头顶上压了重物,走路‘打漂’,稍微走快几步便上气不接下气”,这对记者本身也是一个考验。“从拉萨开车到加查要6个多小时,沿途随处可见从山上滚落的巨石……让人望而生畏”。在高海拔的地方四处采访,显示了记者的职业素质,他们搜集素材,整理故事,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王俊付出了极大的艰辛。
7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3年总结派遣培训工作会上,宜昌律师王俊被授予“1+1”中国法律志愿者行动2013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次日,商报推出了《“宜昌雪莲”绽放雪域高原》的专版,随后在7月18、19、22日连续刊登了典型人物王俊的先进事迹,并在7月19日用三个整版报道,层层推进,显示出商报对此次独家报道的策划是周密和成功的。
二、深入刻画,故事性强
7月19日,商报用三个整版对王俊的故事进行了集中报道,其故事性强,人物刻画生动。报道中有对王俊去援藏的原因和经过的叙述,有对将要离开西藏时王俊心里不舍之情的刻画,有对王俊在西藏展开法律工作的描写和展现。记者用鲜活的片段,展现她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事迹,“让司法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还原了一个真实、亲近、恪尽职守的女律师形象。故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刻画细腻,用鲜活的事例展现人物的全貌,不浮夸不造作,用朴实平和的笔调刻画人物,让读者在平淡之中见真情,援藏女律师的“雪莲”形象跃然纸上,充分体现了记者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新闻采写能力,让人过目不忘,钦佩不已。
三、以画代文,形式新颖
商报在7月22日推出了《“宜昌雪莲”绽放雪域高原》连环画解说专版,这种以画代文的方式可读性强,阅读人群广泛,它通过连续画面和文字说明,即图文相互配合的形式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对这种通俗易懂的图文绘本都非常喜欢。用连环画的方式展现王俊律师的故事,不仅有效缓解了读者阅读文字的审美疲劳,也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起到提炼和升华的作用。十张连环画,选取了王俊代表性的事迹作为素材,讲述了她在离开宜昌进藏后为百姓办理的各种案件,以及临行前的欢送,最后在北京接受表彰的精彩瞬间。这一新颖的方式再一次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让事件再次得到关注和放大,使新闻内涵再一次得到延伸。
此外,商报积极做好读者互动,第五期的系列报道以鼓励读者参与为主,刊载了市民、网友和专家的感受与看法,使大家在热议中亲身感受大爱的可贵,积极主动地学习典型,有力营造出全社会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系列报道《“宜昌雪莲”绽放雪域高原》是商报践行“走转改”取得的又一成果。这也再次说明真正的好新闻在一线,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俯下身子去采摘“带露的鲜花”,实地见证社会正能量,才能报道出读者愿意看的,对社会有影响的新闻。
问题与思考
1.新闻策划及其特色是什么?
2.新闻策划的过程包括哪些?
3.重大报道的新闻策划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