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媒体生态重构
美国学者克莱·舍基认为,媒体是社会的连接组织,其根本价值在于连接。媒体的这种连接价值,主要是通过三个生态层面作用于社会的,即:信息与受众层面的生态、信息与媒体组织层面的生态和信息与媒体控制层面的生态。这三个层面渗透到社会几乎所有方面,它提示社会行为,也发起生活方式,更以无孔不入的内容传播催生出形形色色的社会群体,与此同时它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由此打造出融合型社会生态。但媒体对于社会的组织连接,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媒体内容,就其终极意义而言,没有内容这种介质,媒体之于社会连接组织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这也是媒体区别于其他社会连接器的根本特征。
为此,丰富并深化媒体内容连接功能的认知,对于我们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打造新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一)技术的连接:媒介即生活
党中央提出,媒介融合发展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这样的媒体转型基本方略极为深刻地揭示了内容与技术连接的逻辑关系,相关的前沿技术不但重塑了媒体内容与社会的连接方式,同时也催生了新的业态、新的体验、新的渠道、新的品种,全面提升了内容体验的沉浸感和现场感。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技术与内容生态连接的最大价值在于不但为内容生产带来全新的可能和商业模式,还在于它为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行为曾经的割裂提供了无缝连接的新可能。深圳报业集团的《晶报》利用地理导航技术实现与多项民生服务连接的尝试就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他们先后生产了“婚姻登记地图”“全市易涝点地图”“出入境自助办证地图”等多个融媒体产品,不但有精确的地图导航,还实现了一键式的办事指引。国内国际已有不少媒体运用前沿技术,实现了生活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全案连接,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媒介即讯息”,但随着媒体技术的深度发展,现在可以讲“媒介即生活”了。
对于正在加速融合转型的传统媒体来说,技术与内容的全新连接,可能实现内容的场景化区分,实现内容生产、分发和变现在不同场景下的垂直区分和精准匹配,也就是说,内容与技术的全新连接,是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内容的连接:大数据判断
传统媒体与人的连接也是简单直接的:告诉你发生了什么,真实、快捷、客观是其最高原则。但人是社会的人,媒介提供的不仅是单纯的信息,更是一种社会环境和氛围。传统媒体是简单信息的堆集,并由此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氛围;在当代社会,媒体内容是一种超级链接,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立体参考作用,这种内容可能被更精确地抓取与分析,从而让人形成更科学的大数据分析判断。这种更具广度、深度的连接,具有更高位阶的价值。
比如报道台风什么时候登陆,如果我们能够将历年来在当地登陆台风的路径、次数、风力和在当地造成的影响作一个梳理,并从中挖掘出与生活相关的规律,对于内容用户来说,自然价值更大。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内容在本土社会生态连接中居于枢纽地位。而前沿的媒体技术,使得我们在内容与内容之间这种历时性的纵深连接得以高效实现,并收获了比以前任何一个年代都更具洞察力的内容价值。
正如很多专家学者所说的那样,独家内容将不再是媒体竞争的唯一优势,独到的分析、评论和阐释才是未来媒体内容竞争的最大优势。所谓的评论和阐释,很多情况下是内容的历时性连接,而内容的共时性连接,让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走向纵深,在纵深中梳理脉络,并由此发挥内容服务民众、赋能治理的价值作用。
(三)物的连接:价值认同的转化
新媒体时代,内容与人的连接,来自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多元化和碎片化的内容正是经由价值认同(点赞、转发、评论都是价值认同的基本动作,而更为深刻的认同将必然从线上走向线下,并实现线上线下的持续互动)塑造价值社群,再由人际价值社群这个中间环节,驱动内容与物的生态连接。事实上,包括淘宝、京东以及拼多多等在内的多个购物平台,近年来之所以投入巨大资源进行相关的内容生产,其背后的驱动力恰恰来源于此。
基于塑造顾客价值认同和文化认知的内容也诚如那些时代股东们所期待的那样,源源不断为其平台输送流量、用户、商誉、创意和购买力,并自然升级为产业生态的核心引擎。
学者林航认为,实现融合发展的传统媒体,从业务模式来讲,不外乎经由公信力变现的2B模式和交互式营销的2C模式,从逻辑上讲,实际上都是经这种价值认同来实现的,而这一切的前提恰恰在蕴含于内容里面的价值观能否与用户相契合,或者内容本身是否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引导力,实现与目标用户有效连接。从这个角度看,传统媒体转型后内容生产的文化调性、价值态度和细分领域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而能否与目标用户形成共鸣是一个明确的标准。与此同时,此前大而化之的大众传播观念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精准供给引发共鸣的价值内容事实上已经成为内容生产商业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
(四)人的连接: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
内容与人的连接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所谓的强连接,这种关联引发了明确的行为动作;一种叫作弱连接,它的意义则限定在传递信息,对信息传递的后果则多悬置不证实。后一种是所谓的传统媒体,前一种则可望在融合发展后的媒体形态中得到实现。
从媒体用户关系建构的角度讲,媒体需要重新确立一种互联网思维下的关系逻辑。这种关系逻辑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先从弱关系向强关系过渡;二是从单一关系向全面关系过渡;三是从临时关系向持久关系过渡;四是从受众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这样的一种逻辑导引,实际上意味着在受众关系方面,已经从以往的媒体主导向受众主导的全面转移,即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