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基本写法及导语
(一)“倒金字塔”的写法
这种写法是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早期的新闻是按时间顺序写消息的,在报道事件时,把最新的发展写在消息的最后。但是,在美国内战时期,电报是新发明,性能还不太可靠。消息是通过电报传回报社的,在发生故障或者电线被割裂时,记者的消息就被打断了。结果是写在最后的最新消息往往传不到报社,于是,记者为寻求出路,开始把最新的情况写在消息的最前面,最后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现在,随着新媒体的运用,简约式传播盛行,采用电报体的“倒金字塔”写作方式更加重要。根据“倒金字塔”的方式,我们应该按重要性的次序去写新闻。在写作时,可以不断问自己:“如果不得不删掉几段,可以删掉哪几段呢?”能够被删去的那几段显然可以放到后面,这实际是一种简约表述方法。
(1)这种写作方式可以使记者高度凝练材料,把最重要的新闻找出来。
(2)编辑在选用新闻或制作标题只需要看一看导语就能知道消息的基本事实,而不必看全文。
(3)版面编辑在压缩消息时,比较容易删减而不破坏消息的完整性。
(4)对读者来说,如果没有时间,只要略看前一两段就知道消息内容。
(5)导语精彩的稿件一般会被编辑选中。
“倒金字塔”新闻结构的价值已为历史所证明,也被众多的记者和编辑所接受。但是,也有不少人对它提出批评,认为这不是一种自然的叙述方法,因为一开头就出现高潮。特别是在视觉新闻媒体十分发达的今天,读者已经从广播或者电视里听到了有关新闻,因此应该更多地使用叙事体或描写式导语。
尽管这些说法是有道理的,我们还是可以有把握地说,“倒金字塔”新闻结构将在“朴素地表述事实方面继续占支配地位”。年轻记者、编辑在使用更为复杂的写作技巧之前,要很好地掌握这种方法。初学写作新闻的人要像音乐家在创作前奏曲之前先精通音阶与和弦一样,在极力模仿著名记者之前要先掌握纯新闻的写法。
(二)导语及其作用
消息通常是由电头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构成的。电头标明消息来源,如“本报讯”“本台消息”等。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一篇消息的第一段一般就是其导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也是成功的一半。看报看题,然后看导语。导语就像是文章的导游一样,让读者喜欢和方便往下阅读。新闻记者安布诺斯·拜厄斯在《疑难问题辞典》中这样描述过导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新闻记者,只要他曾经为写作导语绞尽脑汁,就会深知写作导语为什么如此费劲,因为导语对他和读者来说都很重要。导语的写作使得他的精力高度集中,迫使他做出决断:这条消息里什么东西最重要;应该强调什么;而且导语如何写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消息的其余部分。”
导语是一条消息的生命,应该有以下作用:
(1)提示信息。读者看了导语就知道这条消息写的是什么,尤其是消息中最重要的部分。
(2)诱导读者。读者看完导语愿意继续跟进阅读而不是放弃。所以导语是记者编辑展示才华的窗口。新闻能否抓住读者,往往取决于第一段,甚至第一句是否精彩。
(3)营造气氛。通过阅读导语率先领略新闻的氛围以调适心态。
导语写作和编辑能力往往是一个记者编辑的业务水平能力的窗口,是新闻发现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无论是编辑还是记者,在导语的写作和编辑上,都要花大功夫,不断地提升能力水平。
(三)导语的分类
1.陈述性导语
这类导语的特点是直接告诉读者某件新鲜事,例如“中国飞船登月成功”,“东京奥运会延期”等。
2.细节性式导语
就是用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某一细节或某一画面,集中地展示新闻的核心内容。这种细节往往起到以点带面,以少胜多的效果。某一部分较少的文字勾勒出一幅迅速、清晰的画面。这类导语在消息中不常用,而通常在特稿中用。但是如果用得好,在消息中也可以产生极好的效果。
3.概括性导语
概括性导语也就是综述性导语,这类导语可以起到为读者提供全篇消息梗概的作用。比如“我国二季度经济实现大幅度增长,各项指标都超过预期。”
4.叙事体导语
就是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或过程用作开头,描写一个事件、一则趣闻或有新闻价值的对话。叙事体导语用得好会给消息增色不少,使其更具现场感和新鲜性。叙事体导语的关键是情节,做什么事或说什么话,都要有带入性。比如“今天你淘了吗?‘双11’这一天,我市网络购物达3000多万元,主要花费在日用品、服装等行业。”
5.议论性导语
就是以议论开头,直接表明某种观点,然后展开事实,进行叙述。导语即是新闻眼,是消息的核心。这类新闻导语要慎重使用,防止消息变成评论,以观点代替事实。有一种方法,就是把作者想表达的观点让新闻中的人物说出来,成为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也就是新闻报道的常用的“藏舌头”。
(四)导语的不同形式
根据导语中新闻要素的不同分量,新闻中就有了不同形式的导语。
1.时间导语
一般而言,时间很难成为一则新闻中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如果是特殊时间点,有重要的历史或现实价值,它本身就可做导语。例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
2.地点导语
同时间导语一样,地点导语是很少用的。通常地点只是作为导语中一种要素而存在,除非这一地点有特殊意义。
3.人物导语
重要人物或知名人物出新闻,比如总统、明星等,与之相关联的事件会形成强烈的新闻传播效应。将这些名人的名字用于导语,会引起受众的更多关注。
4.事件导语
事件导语就是把重要的事件放置在新闻的最先位置,事件越大越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今日凌晨,中国三名宇航员顺利登上空间站。这是一条纯事件导语,新闻要素很齐全。
5.原因导语
就是在导语中直接阐明事件原因,例如:由于身体问题,日本任期最长的首相安倍晋三今天宣布辞职。
(五)导语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导语的写作要注意五点问题:
一是过繁,文字和信息过多,不精练简洁,各类信息芜杂,主要信息不突出,读之有乱象丛生之感。
二是过花,就是使用的描写太多太艳,文辞堆砌,花枝招展,花招迭出,失去了消息文体应有的庄重朴素。
三是过重,就是在导语部分过于用力,将各种信息的要素都充斥其间,导语变成正文,显得头重脚轻。
四是过细,就是在信息的使用上缺少典型性和概括性,多而不精,达不到以少胜多,观一隅而知全局的效果。
五是过空,信息量不足,关键要素残缺,或用词不当,假大空,口号化,标语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