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内容的利用过程和特点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内容的利用过程和特点

在媒介融合的实践中,我们更多的是进行后两种融合,而这又是前面三种宏观融合的基础。根据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现有的新闻实践,目前,新闻内容价值开发主要分四个过程:

第一次传播:浅传播(网络媒体,追求速度第一),也有一些媒体称之为“先网后报”,就是先在传媒集团的网络端和移动端刊发,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新闻内容向社会发布。这一次传播由于看重速度,所以只能将新闻的最基本事实告诉给受众,往往是梗概化、概念化的新闻。这次传播我们称之为“浅传播”,对于读者而言当然也只是“浅阅读”。

第二次传播:平传播(平面媒体,追求信息总量),也有一些媒体称之为“先报后网”或“网报同行”,就是新闻信息先在平面媒体上刊发,然后被网络媒体转载刊发,或者报网同时刊发。这一次传播比较重视新闻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正常的新闻信息量,我们称之为“平传播”,这次传播中平面媒体处在相对优势的地位,而网络对于读者而言是一种“同步”或滞后阅读。

第三次传播:深传播(全媒体,追求信息的深度),也有媒体称之为“先报后网”的传播,就是新闻信息在传统媒体上刊发并被网络媒体选用后,平面媒体又利用自身的采编力量进行深度加工和开掘,诸如集团部分媒体的深度报道。这一次传播比较重视新闻的深入性、深刻性和全面性,这次传播我们称之为“深传播”,对于读者而言是一种“深阅读”。

第四次传播:后传播(全媒体,追求信息的整合厚度深度力度),也有一些媒体称之为“信息打包”,就是所有的相关新闻信息的专题。比如奥运会专题、世界杯专题、三峡大坝专题、神七飞天专题等。这种信息专题是新闻事件结束后对信息的整合和打理,注重全面性、深入性、系统性,有着非常高的档案学价值和历史学价值。

当然,这几个过程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传播过程本来就是动态的完善过程。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有些甚至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这种同时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是短暂的而不是持续的,是零碎的而不是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