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文“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希12:6)

八十二 论经文“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希12:6)

1.许多在上帝的规训下发怨言的人,当他们看到义人在今生常常经历大患难,似乎事奉上帝这一点对他们毫无益处,因为他们同样忍受身体上的劳苦,蒙受损失,遭受侮辱,经受种种在必朽者看来属于不幸的坏事,与众人并无两样;甚至因其热爱上帝的大道和公义——罪人不堪忍受,就会憎恨传道者,甚至设计阴谋、发动暴乱反对他们——倒比其他人遭受更大的患难和不幸,当他们看到这些现象,就忍不住发出质疑。对此我们要这样回答:如果此生是人所拥有的唯一生命,那么说公义的生活在此生并无益处,或者说无论如何都是有害的,似乎不算荒谬。即便如此,仍然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把公义的甜美及其内在喜乐看作身体(因其必朽性)所遭受的一切劳苦和患难的同等回报,也是对所有那些因其公义生活而招惹的完全不当的迫害的同等补偿。即使撇开对未来生命的盼望不说,他们出于对真理的爱,就算承受苦难,也比纵欲之徒出于醉酒的欲望设宴狂饮,拥有更多的喜乐和愉悦。

2.还有些人,当他们看到义人遭受不幸和痛苦时会认为上帝不公(即使他们不敢说上帝不公),觉得上帝要么对人事毫不关心,要么在某个时间立了命运之神,甚至他自己也不敢对抗他们,免得人们以为他变来变去扰乱他原本安排好的事物秩序;或者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即上帝在一定程度上变软弱了,无法让坏事远离义人。对此,我们必须指出,上帝若是对人事毫不关心,那人类中就不可能有任何公义,因为如果不存在某种不变的公义,人类的这种公义——人心可以通过行事正直而紧紧抓住它,也可以通过犯罪失去它——就不可能被印刻在灵魂上,被归向它的义人完整地发现,也被背离它光的罪人完整地抛弃。这种不变的公义当然就是上帝的公义,如果他不关心人事,就不会提供他的公义,照亮那些归向他的人。但是,如果因为他不愿意打乱他所安排好的事物秩序,因而任由义人忍受重担,那么也不能说他是公义的;这不公义并不是因为他想要维持自己的安排,而是因为他竟这样安排事物的秩序,使义人遭受不该遭受的痛苦。另外,凡是认为上帝太软弱无法阻挡义人所遭遇的坏事的,都是愚蠢的,因为他不明白,否定上帝的全能与说上帝不公,同样是大不敬。

3.对于以上提出的问题,简洁的回答就是:怀疑上帝的存在、公义和全能,那是无法言喻的邪恶观点;义人之所以在此生不断遭受苦难,很可能没有别的原因,仅仅因为这对他们有益。如今存在于人类中间并以获得永恒救恩为目的的公义是一回事,当初住在乐园的人为了保留同样的永恒救恩不至失去而需要的公义是另一回事。正如上帝的公义有这样的特点,吩咐有益的事,分派对悖逆者的惩罚,对顺服者的奖赏;同样,人的公义也有其特点,即遵从对人有益的命令。然而,福祉之于灵魂,就如健康之于身体,并且就如对身体要开一味药使它不失健康,对灵魂要开另一味药使它恢复已经失去的,同样,对于人类的总体状况,曾经立下某些命令,免得人类失去不朽,如今又规定另一些命令,好叫他重新获得不朽。就身体的健康而言,如果人不留意医生为维护他的健康而开的药方,沾染了某些疾病,那医生就得给他开另一些药方,使他恢复健康;如果疾病进一步加剧,这些药方就统统变得无效,医生必须使用某些额外的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往往会引起疼痛和不适,但对恢复健康有益。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即使一个人听从医生,仍有可能遭受痛苦,这痛苦不仅来自于疾病本身,因为还没完全治愈,而且来自于这些额外的医治手段。同样,当人类因罪坠入这个软弱多病、易逝必朽的生命之中——因为他不愿意顺从最初的命令(primo praecepto),那原本使他能够抓住永恒、保守健康——他就在患病中接受第二次命令,他若遵守这个命令,就可以说他行正直之事;但是他仍然得承受患难,这些患难或者源于他那还未治愈的疾病,或者源于额外给予的治疗方法。经上所说的“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希12:6),正是指这种额外医治。而那些完全无视健康药方的人,行事败坏,导致疾病不断恶化,这些人必身陷不幸,遭受数不胜数的患难和痛苦,不论是因为疾病本身,还是因为额外的惩罚。所以,凡是不健康的,必是易受感染、易遭痛苦的;处于这些困境中的人,有怜悯的告诫给予他们,只要他们遵医服药,就能藉着上帝的恩典得医治。如果他们鄙弃所有这一切,即藉着话语和苦难所命令的事,来生他们必受公义而永远的定罪。所以,如果有人认为生命只有今生,就是我们现在所过的可朽生命,不相信来生,就是以神圣的方式宣告的生命,那就让他说这些事的发生是不公平的。既然他在罪里顽梗不化,缺乏信心,他必遭受最严厉的惩罚。